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今日,國內著名的航空航天技術論壇《航空航天港》微博發文簡介了國內前期方案論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這篇博文內容來源於《航空學報》的一篇公開論文《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概念研究》,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寫作。可以視為中國首次公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概況信息。
據文章透露,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將有兩種型號,分別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其中全重20噸的飛船可支持登月任務,14噸的飛船則可支持近地軌道、小行星和火星任務,此外也可兼顧近地空間站運輸需求。該飛船具備一系列先進特性,如部分可重複使用、黑障通信、自備動力逃逸技術。此外,該飛船的回收方式將從目前神舟飛船的陸上回收為主改為海上回收為主,可實現第二宇宙速度下再入大氣層。這些特性意味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技術水平不亞於美國「獵戶座」或「龍」飛船,將成為中國未來宇航員的主要「座駕」。
據上述論文描述,目前我國只有長征2F一種載人火箭,經適應性改造後長征5和長征7火箭也可用於發射載人飛船。由於新一代載人飛船技術指標高於「神舟」飛船,整船重量也將顯著增加,長征2F火箭已不能滿足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發射要求。初步分析,經適應性改造後長征5和長征7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進入近地軌道的能力分別為14噸和20噸。
論文中列出國外載人宇航任務示意,可見都已經不再採用「土星5號」尺寸的超級火箭將宇航員和登月艙等一起送入軌道的設計,而是用重型火箭和載人火箭分別將宇航員和登月艙送入軌道,對接後飛往月球,甚至火星的方式。中國未來的登月計劃乃至登陸火星計劃可能也將用這種方式來實施
對應於兩種運載火箭(長征5號和長征7號)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重量分別為14噸和20噸,飛船採用模塊化設計,兩飛船返回艙完全相同,推進艙攜帶不同重量的推進劑以適應不同任務需求。飛船的主要技術特點為:
1)成員人數:2-6人;
2)再入速度:適應第二宇宙速度再入;
3)自主飛行:大於等於21天;
4)停靠時間:大於等於2年;
5)速度增量:14噸飛船800米/秒,20噸飛船1700米/秒;
6)任務支持:14噸飛船支持近地軌道、小行星與火星任務,20噸飛船支持登月任務;
7)構型:兩艙構型;
8)氣動外形:返回艙採用鈍頭體外形;
9)逃逸方式:自備動力逃逸或逃逸塔逃逸;
10)再入熱防護材料:低燒蝕輕質防熱材料;
11)返回艙主體結構:整體壁板結構;
12)回收:群傘+氣囊,具備海上和陸地著陸能力;
13)發電:光伏發電系統;
14)GNC:高精度導航敏感器,噴氣控制;
15)測控通信:具備黑障通信能力;
16)可重複使用:主要通過著陸減損設計來保證可重複使用設備在著陸過程中受到盡可能小的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