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現代金報報道,昨天,寧波市科協主辦的第57期科普大講堂相當「高大上」。主講人葉培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現擔任嫦娥系列各型號總指揮、總設計顧問,被親切地稱為「嫦娥之父」。他和200多名聽眾分享「中國空間技術的進步」。
「會不會很深奧,聽不懂啊?」開講前,記者和旁邊幾名同是學文科的女聽眾都挺擔心。
驚喜的是,2個小時的講座,沒有PPT,沒有講稿,古稀之年的葉培建愣是把高精尖的空間技術講得深入淺出。一眾文科生不僅聽懂了,還聽得津津有味。
探月故事
嫦娥一號
花費相當於北京修兩公里地鐵的錢
「嫦娥一號」2007年10月24日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邁出深空探測的第一步
很多人都好奇,航天技術是不是很「燒錢」。
「說出來大家可能會意外。 嫦娥一號 項目用了14億,相當於北京修兩公里地鐵。當時,財政部門給了20億,剩下的錢我們做了個備份。結果,嫦娥一號很成功,備份也沒浪費,成為二期工程嫦娥三號著陸地點攝像的先導星。」
更令人意外的是,「嫦娥一號」當時的研發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副總指揮只有31歲。
嫦娥二號
離地一億公里
2020年左右回到地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奔月,開始了星際旅行。它先是給月亮拍了一張高清晰的全身照,隨後,又在太陽拉格朗日L2點觀測太陽,並給小行星「戰神」拍了首張高清照。
現在,「嫦娥二號」身體狀況如何?葉培建透露,儘管「嫦娥二號」在太空已經旅行4年多了,但它身體狀況一直良好,攜帶的能源很充足。
葉培建曾給「嫦娥二號」打出120分的高分。昨天,他告訴現場聽眾,嫦娥二號現在離地一億公里左右。2020年左右會回到地球附近。目前,還沒有收到它發回來的信號。
嫦娥三號
「玉兔」受傷可能治不好
目前還能被喚醒
嫦娥二號在太空中並不孤單,還有它的姐妹「嫦娥三號」陪伴,嫦娥三號攜月球車「玉兔」於2013年12月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後來出現了一些故障。現在,玉兔怎麼樣了呢?
「去年出故障的時候,玉兔已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我們推測,可能是一根導線被小石頭傷到了,導致電池電壓從原來的5伏降到了4.5伏以下。我們想了很多辦法,但還是不能恢復。」
「玉兔」已經遠超出了設計壽命,現在還能被按時喚醒,只是不能走路。
嫦娥四號
落月位置難度更大
發射時間不會太早
很多人可能會問嫦娥家族中,怎麼沒聽到四號的消息呢?
「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就像「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一樣。最初,「嫦娥一號」如果沒有完成繞月的任務,「嫦娥二號」將去執行,後來,「嫦娥一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最終撞向月球,悲壯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嫦娥二號」改變了最初的任務,改為深空游。現在,「嫦娥三號」完成了落月後再動起來的任務,這給「嫦娥四號」的去向,帶來了難題。
「三號非常成功,四號不能做三號做過的事。每一次,都不能浪費,都應該是創新,是超越。四號落在月亮上,要比現在落的地方難度更大,獲得更多成果。」葉培建說,因此四號的發射時間不會太早。
嫦娥五號
計劃2017年海南發射
「彈跳」著回來
嫦娥五號什麼時候飛天呢?
「計劃2017年在海南文昌發射,這也是一個全新的發射基地。」
和「前輩」比,嫦娥五號是我國全新的探測器,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四部分組成。質量很重,要用新的發射場,還要用新研製的長征五號發射。
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返回器將繞過月球返回地球。葉培建現場透露,嫦娥五號的返回會有一個很大的創新,相當於彈跳式返回。
花絮
北斗導航精確度超GPS
「高大上」的空間技術和咱小老百姓有什麼關係?
葉培建通俗地解釋:「沒有衛星,我們就不能打手機,看不了電視,開車沒了導航,甚至炒不了股票,生活全亂套了。」
「咱每個人都能支持空間事業進步的。我有個請求,請大家多用北斗導航吧。北斗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定位精確度比美國GPS還要高,已經實現區域導航能力。可是,老百姓用慣了GPS。用得人少,價格就高,更主要的是發現不了問題。我請大家多用北斗,多找茬,讓我們來打補丁。我們也會努力提高服務性能,降低價格。」
探月工程歡迎民間資本進入
「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後,我來寧波,就有企業家問我,需要民間資本嗎?」葉培建說,7年前還不好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可以明確說,非常歡迎民營資本參與。寧波民營資本活躍,我們非常期待。現在,有企業提出要給嫦娥四號做柔性太陽翼。」
有興趣的寧波老闆們怎麼參與呢?
葉培建說,只想出錢的可以出錢冠名,有技術的可以承擔中間的項目,有能力的甚至可以獨立生產航天器。「現在,很期待寧波的企業家能參與。」葉培建說。
「中國人一定要去月球的」
「無人探測是主流,但中國人是一定要去月球的。」葉培建擲地有聲地說。「我的設想是,我們要去,而且一定要以更好的技術去。不光要去月球的正面,還要去從來沒有人去過的月球背面,要帶回更多可供研究的成果。」
在葉培建的手機裡,保存著一張圖片。30年前,他在瑞士參觀世界知識產權中心,美國的展品是「a piece of moon」——正是阿波羅登月時帶回來的一小顆石頭。30年後,葉培建再次去參觀,美國的展品還沒變。「一直以來,我把這個當成激勵。中美建交以後,美國向中國贈送了1克重的月壤。從中得到研究成果。下一步,嫦娥五號去月球,我們期待也能帶回 一片月亮 。」
探測小行星,去火星,載人登月,葉培建說,這些現在都還是設想,也有了一定的技術準備和一些方案,希望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盡快實現。
葉培建,中國空間飛行器總體、信息處理專家。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親切地稱為「嫦娥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