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印度總理莫迪今天抵達西安開始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這是外國領導人今年對中國最重要的訪問之一,也被稱為「十億人民與另外十億人民的對話」。如今,他的中文微博「莫迪總理」已經吸引了不少中國「粉絲」。據環球時報報道,人們在關注中印兩個大國加強往來的同時,也對這位「從賣茶童到人民黨精英再到總理」的明星政治家的從政之路頗感興趣。65歲的莫迪精力充沛、做事果斷、為人清廉,這些離不開他從小就在國民志願服務團(RSS)接受的體能訓練和教義熏陶。這個神秘的印度「非政府組織」90年來深深捲入印度的政治風雲,並培養出瓦傑帕伊和莫迪兩位來自人民黨的總理。從莫迪、人民黨、國民志願服務團三者間的緊密聯繫中,可以尋覓到現今印度執政集團的精神歸宿。曾有常駐印度的外交使節表示:「國民志願服務團就是印度人民黨的精神支柱,培養組織內的精英,教導他們要講究奉獻,有服務精神,不要腐敗。因此,志願團的作用不容忽視。」
8歲就在志願團接受磨練
在新德里清晨的薄霧中,有時會出現一個特殊的「晨練」群體——他們看上去年過五旬,身著白色襯衫、褐色短褲,人手一根木棍,整齊劃一地操練並呼喊口號,直至晨光初現。這是印度國民志願服務團的早間活動形式之一,類似的活動在印度各地有計劃地展開。而國民志願服務團這一1925年創立至今的「社團」也被看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非政府組織」。「晨練」「晚練」「組織學習」……這些當然只是志願團的外在「修為」,其精神實質在於保護並弘揚印度教文化,強調印度是以印度教為核心的國家,號召民眾為重振輝煌的印度文明而貢獻力量。
「網上資料說只有500萬至600萬人,實際數字至少要在10倍以上,特別是去年印度人民黨當政後,國民志願服務團的人數更是爆發式增長。」在尼赫魯大學人文學院任教的魯迪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印度,記者還聽到對國民志願服務團比較瞭解的外交人員說:「該組織有很強大的基層影響力,有數千萬人參與,在德裡有1200個小分隊,每天開會1小時,討論、交流、做瑜伽。志願團就是人民黨的精神支柱,不斷宣傳它的價值觀,培養後備人員。」
在印度,如今國民志願服務團最有名的代言人就是莫迪,這位印度現任總理承認正是早期加入這個組織令他「政治覺醒」。莫迪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8歲即跟隨國民志願服務團晚間操練,從而磨練出紀律性以及為他人奉獻的精神」。上世紀60年代第二次印巴戰爭時,少年莫迪到火車站幫助打掃衛生,照顧志願團精神導師的生活起居。一本描寫莫迪的傳記稱,國民志願服務團不贊成成員結婚。為專心在這個組織接受歷練,莫迪還放棄了自己的包辦婚姻。20世紀70年代,莫迪在志願團從事宣傳方面的工作,並逐漸成為該組織在古吉拉特邦的負責人之一。
在國民志願服務團的網站(www.rss.org)上,「只貢獻,不索取」「為了國家的繁榮不惜犧牲一切」「為他人而非為自己生活」等標語非常醒目。這些名言警句不但是該組織的信條,也被印度人民黨所吸收。有資料顯示,1980年,印度人民黨正是在國民志願服務團的支持下成立,而莫迪則在黨內擔任多個重要職務,進而體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為其日後的政治生涯鋪平道路。
印度人民黨的精神依托
在魯迪特看來,國民志願服務團的發展有明顯的政治推動性,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前印度國大黨當政期間,國民志願服務團被看成對立面,不但政界視其為右翼組織,輿論界也總炒他們的偏激觀點。外界印象中的國民志願服務團成了一個『笑話』,他們的成員總被當成頑固不化的老古董。不過現在不同了,人民黨當政,包括莫迪在內的不少人民黨高官此前或如今就是國民志願服務團成員。這一團體雖然不承認干政,但它無疑正被看成人民黨的精神依托。」據魯迪特介紹,每當本屆政府有弘揚印度價值觀、強調印度利益的措施出台時,國民志願服務團就會第一個站出來拍手叫好,「實際上人們相信,這些舉措的推動者就是國民志願服務團」。
國民志願服務團創始於反英鬥爭時期,那時印度中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那格浦爾成為強調「印度主義」、反對殖民和反對穆斯林的中心。創始人K·B·海德蓋瓦及其繼任者M·S·戈爾瓦卡都把「保護印度教的民族、宗教和文化,促進其全面發展,進而復興古代印度教國家」當成發展國民志願服務團的宗旨,這一組織創建之初曾被賦予強烈的排他性和激進色彩。
在印度人看來,國民志願服務團強調紀律,採取准軍事化管理,成員高度認同印度教治國的理念,忠誠度高。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察。魯迪特說,那就是一群「老年人」,他們仍然生活在當年的鬥爭歲月中,經過戰亂紛爭洗禮的這群人如今大多是印度各界的精英階層,他們有資歷、實力、能力去影響這個國家的未來走向,他們希望印度教文明更加高尚而純粹。不過這些「老一輩」的很多想法如今已不合時宜,比如他們認為姑娘們就應該身著印度傳統的紗麗,而不是時髦短裙或緊身牛仔褲。
在班加羅爾一家知名IT企業工作的薩爾馬有不同觀點,他覺得國民志願服務團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印度需要更多這種有愛國熱情的年輕人」。薩爾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高速發展中的印度更需要團結,而印度教就是向心力。現在越來越多有學識的年輕人希望印度強大,而這種強大必須建立在對自身的文化認同中,加入國民志願服務團成為一種理想的選擇。」
在新德里從事翻譯工作的印度人阿軍是典型的自由派,他表示不想加入任何組織,但承認加入國民志願服務團正成為一種時髦選擇,「這種時髦就像印度有很多嚴格的素食者一樣」。阿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個組織更強調的是文化認同,而這正是當前印度最需要堅持並以此立國的。比如前不久聯合國響應印度號召設立『國際瑜伽日』,這無疑是對印度文化的一種肯定,而這種倡議一定與國民志願服務團有關。從這個角度講,國民志願服務團不再是一個激進組織,而是一個愛國組織,人們對它的印象在改變,也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它。」
有清規戒律更強調國家利益
國民志願服務團中的「志願」含義廣泛,小到鄰里互助,大到為國捐軀。1948年,刺殺聖雄甘地的高德西正是來自於這一組織。而這名印度教的狂熱分子雖然在世界範圍內被定性為刺客,但在不少印度教徒心中,他一直是印度的英雄,特別是在印度人民黨上台以後,紀念高德西的活動有所抬頭,這不得不說是某種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回潮。
從莫迪的政治履歷看,國民志願服務團不僅是其開端,更是助推他升至總理高位的最大動力。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民志願服務團加入到印度人民黨組織的政治聯盟「全國民主聯盟」中,莫迪就此開始在人民黨工作,在十多年的黨務工作中,莫迪最開始負責的正是古吉拉特邦支部的工作,作為家鄉人,莫迪在黨務及政務上的出色表現為他贏得了信任,從此成為全國的政治明星。可以說正是國民志願服務團為莫迪打通了「從草根至總理」的從政之路,這種奇跡在家族政治色彩濃厚的國大黨當中幾乎不可能。
說起國民志願服務團出身的政治家,就不得不提莫迪的前輩——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他也是印度人民黨首位入住總理官邸的國民志願服務團成員。這位印度高種姓婆羅門出身的政治家被認為是溫和派的印度教徒,從他身上體現出生活簡樸、終身不娶、克己奉公等國民志願服務團的「清規戒律」。
2014年大選之後,印度人民黨再度執政,這令同根同源的國民志願服務團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機。雖然國民志願服務團是非政府組織,而印度人民黨是執政黨,二者身份可以重疊,但加入條件並不一樣。據《印度時報》日前報道,人民黨黨員從人數上講很可能已經是世界第一大黨(約1億黨員),加入人民黨的條件相當寬鬆,普通人甚至在幾分鐘內就可入黨,這種黨員人數上的激增更多是為選票服務,很多草率入黨者很可能在大選時因為一時利益轉投其他黨。印度尼赫魯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民志願服務團的加入條件不算太苛刻,但由於涉及宗教信仰,皈依者不但要是真正的印度教徒,還要對印度教文化和國家利益有高度認同。國民志願服務團的成員在思想上的一致性一部分得益於日常行為規範的管束,比如早晚操練、統一著裝、定期學習、有組織地開展援助活動等。從這個意義上講,國民志願服務團不僅是印度人民黨的思想根源,更是其核心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