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本網記者楊明奇 趙勇 許娣聞 報道)在國家全力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華西村積極搶抓「一帶一路」發展先機,精心佈局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引來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對華西村搶抓「一帶一路」發展先機的關注,讓世人把目光再次投向這個位於江蘇無錫的「天下第一村」,在老書記吳仁寶離去兩年多後,新書記吳協恩掌舵的華西村會怎樣繼續前行?在華西村成功的產業轉型背後,是一個怎樣的新華西,這個新華西,又將在「吳仁寶精神」創造的共同富裕奇跡上,創造怎樣的新的奇跡?為此,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探訪了正處於轉型關鍵期的華西村,深入瞭解吳協恩獨特的新華西發展思維。
積極佈局搶抓「一帶一路」先機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給華西最大的啟發,就是今後要把控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充分發揮華西品牌、金融、人才、誠信優勢,在全球範圍內尋找與華西發展可融合的合作資源,使企業實際真正地走出去。」對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有著自己的理解。
近年來,華西在產業轉型上一直以「數量轉質量,體力轉腦力」為原則,大力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積極搶抓「一帶一路」發展良機,全面佈局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為我所用的資源,形成了「立足華西、面向全球,多管齊下、百花齊放」的轉型發展新版圖。
2014年,華西村完成可用資金26.59億元,上繳稅金9.82億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1.2%和12.19%;老百姓人均年收入超過8萬元;傳統產業與三產服務業的利潤貢獻率實現「四六開」,爭取3-5年內實現「三七開」。2015年,華西村八大公司已經簽下了30.5億元的目標任務,比2014年完成數增加了24.02%。
「從體力到腦力」的獨特產業轉型
「轉型不是我的獨創,華西也不是最近10年開始轉的,而是從老書記創業伊始就一直在轉,從農業到工業,再到三產服務業,轉型始終沒有停滯過。我所做的,無非是在老書記奠定的基礎上『錦上添花』而已。」其實,如今的華西村能保持50多年的長盛不衰,並形成國際國內全面開花的產業佈局,與吳協恩的轉型觀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他所講的,轉型不是單一的,而是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化的。
吳協恩認為,產業轉型要打「持久戰」,現階段的產業發展要「兩手抓」,一手抓三產服務業的轉型,一手抓傳統產業的提升。吳協恩說:「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框定在一個模式是不會成功的,百花齊放才是成功的。轉型也是如此,不應該限定在某一領域,而應該因地制宜、統籌全局,什麼合適,就做什麼;什麼有效,就做什麼。」經過10年轉型,華西村實現了「從數量向質量轉,從體力向腦力轉」,形成了「旅遊服務、資源金融、物流儲運、海運海工、農產品批發市場及礦產資源」五大板塊。
「腦袋」比「口袋」更富的新華西
在後吳仁寶時代,新書記吳協恩將會怎樣帶著華西村繼續前行?這是縈繞在每一個關心華西村發展的人心頭的問號。從產業轉型到共同富裕理念提檔升級,再到華西村文化的傳承發揚,吳協恩的特色思維、轉型理念和發展戰略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一個更富更強更美更文明的「新華西村」已經越來越清晰。
吳協恩認為,「華西夢」是每一個華西人的夢,「華西夢」不僅僅是「富裕夢」,更是「素質夢」、「和諧夢」。吳協恩說,過去老書記帶領華西大搞農業,解決的是溫飽問題;後來華西搞鄉鎮企業發展工業,解決的是「富口袋」的問題;現在就是要通過轉型升級,提昇華西人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素質,達到「精神」比「物質」更豐富,「腦袋」比「口袋」更富有。吳協恩說:「老書記90年代中期曾提出過『好路、好車、好司機』,現在我也講一個『新三車原則』:合適的人請上車,到站的人開心下車,坐錯的人換輛車。只有這樣,華西這輛車才能開得更穩、更妥、更好。」
吳協恩和他帶領下的華西村,正在走出一條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共進之路,華西村不僅實現了共富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實現了文化的可持續融合。
吳協恩認為,發展過程中,有些必須變,有些一定不能變。信仰、道路、價值觀、使命感就永遠不能變。像共同富裕這條道路,華西永遠不會改變,正如老書記用畢生奮鬥鍛造出的「吳仁寶精神」永遠不會結束。
吳協恩為華西村描畫的發展藍圖,就是通過更加有效的舉措,使華西的產業結構更合理、管理制度更健全、文化建設更繁榮、生態環境更和諧、發展進程更持續,最終把華西打造成一個健康長壽的「百年老店」。「我期待有一天,村民們也能喊我一聲『老書記』,這也是我為之奮鬥的目標。」吳協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