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中國土司遺址成功晉「世遺」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7-04]
   

老司城遺址全景。 本報湖南辦傳真

【文匯網訊】(記者 李青霞)「中國土司遺址申遺成功了!」德國時間7月4日上午,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以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為龍頭的中國土司遺址申報項目,經集中討論、研究和表決,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中國被列入的第48處世界文化遺產。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貴州海龍屯遺址共同組成的中國土司遺址,不僅填補了中國土司制度考古學的空白,也為探討當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之道提供了難得的物證。

在中國悠悠歷史長河中,存在多種政權形式,作為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先河的「土司制」就是其中之一。中國土司遺址的申遺成功,讓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土司遺存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掀起了新的「土司」熱潮。

此次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土司遺址」項目由湖南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貴州海龍屯共同組成,它們反映了土司制度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具有土司制度實施地區典型的地理環境和小型族群特徵,反映了土司的行政級別體系等內容。

「三處土司遺址捆綁申遺,是因為它們各有特色,在功能和性質上能夠互補。」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研究員郭偉民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三處土司遺址中,湖南永順老司城以年代最早、時間最長、序列最完整、地理位置最具代表性等特點位列翹楚。

郭偉民指出,「永順老司城是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地方政權的中心所在,而海龍囤是一個軍事堡壘,唐崖土司則是更次一級的地方小政權。而且老司城始終把國家命運看的高於一切,這是和海龍囤完全不一樣的,海龍囤最後是朝廷平定的叛亂,而唐崖土司在改土歸流時期也和朝廷發生過戰爭,只有老司城是主動接受國家招撫,率先完成改土,它對民族融合和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貢獻是任何其他土司城都替代不了的。」

譽為「江南紫禁城」

老司城素有「江南紫禁城」和「中國馬丘比丘」之美譽,其遺址位於永順縣城以東靈溪河畔(遺存分佈範圍達534公頃),作為高等級土司永順宣慰司治所近600年之久(1135-1724年),具有生活、行政、祭祀、文教、手工業等功能全面的聚落構成,是土司時期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彭氏土司政權始建於後梁開平四年(910年),鼎盛時期轄20州,範圍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邊區,止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歸流」,歷經五代、宋、元、明、清,歷時818年,歷經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老司城遺址依三級台階地形而分為三區,包括居民區、衙署區、首領生活區。遺址為「三縱五橫」的棋盤式佈局。

「1995年我們進行了第一次考古挖掘,隨後老司城遺址成為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後我們又進行了三次搶救性保護挖掘,對城址的選址、年代、規模、功能、佈局等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湘西州副州長李平告訴記者,老司城遺址完整地體現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傳統,為研究集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家族文化、政治文化等多元文化為一體的土司文化提供了獨特見證。

曾四進老司城考察的考古學家、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也表示,「老司城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軍事性城堡,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最具典型的古文化遺存。」

土司制度核心理念:齊政修教 因俗而治

13-20世紀初,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具備了穩固的社會經濟基礎和強大的文化、政治、軍事實力,此期西南廣大少數族群自身內部社會發展也已達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中央政權為深化對這一地理阻隔、文化多樣地區的管理,謀求社會的整體平衡與發展,基於原有的「羈縻」等管理方式,制定並推行了「土司制度」。

「這種制度是由中央委任當地少數民族的首領世襲擔任土司,秉承『齊政修教,因俗而治』傳統的管理理念,實現中央政府和當地邊疆少數民族共同發展,並增強少數民族對中央政府的國家認同感,同時又通過『因俗而治』提高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實現共同發展。」李平告訴記者,作為土家族聚居地的老司城,保存著自己非常完整的的文化、宗教信仰、音樂舞蹈、服飾等,這和土司制度的『因俗而治』息息相關。

李平說,「土司制度的核心理念是『齊政修教』,就是要把封建王朝的政治、文化這些理念在土司制度實施區進行普及、推廣、教化,若雲書院就是彭氏土司響應中央王朝『齊政修教』的要求,興辦的溪州第一所漢學,而且規定土司這些少數民族的後代,要擔任土司職官體系的任職必須要懂漢語。」

土司制度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管理與社會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時期的中國中央政權通過「土司制度」實現了對西南地區的長期、有效管理,通過對土司管理權力和義務的制度化規定,促進了其管理方式與國家管理體系和文化思想的接軌。

新聞鏈接:

湖北唐崖土司城位於武陵山區西段,建造和使用時間為13世紀-1753年,是土司職級序列中等級較低的長官司的治所;其聚落規模較小(遺存分佈範圍86公頃),功能構成也較為簡單,它與其他兩處高等級土司遺址的組合,有助於展現土司制度管理層級的完整序列。

貴州海龍屯位於黔北大婁山東支,是播州楊氏土司的軍事防禦城堡,始建於宋,集中建造和使用於明萬曆年間(16世紀末),遺存分佈範圍160公頃。

      責任編輯:吳筱惟
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中國世遺增至48項      [2015-07-04]
台州鞋廠倒塌 超40人被埋      [2015-07-04]
女研究生擺烤攤拒五百萬風投      [2015-07-04]
山東農村適婚男女超4:1 彩禮15萬起      [2015-07-04]
媒體稱國務院會議決定暫停IPO      [2015-07-04]
南京肇事寶馬司機被批准逮捕      [2015-07-04]
最高法院核准甘肅三毒犯死刑      [2015-07-04]
中國土司遺址成功晉「世遺」      [2015-07-04]
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中國世遺增至48項      [2015-07-04]
重慶老婦乘輕軌摔倒身亡      [201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