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手機偷流量調查:蘋果最嚴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7-12]

【文匯網訊】手機偷跑流量一事兒經央視發酵後,迅速成為一個輿論熱點。據北京晚報報道,有人對央視的做法大加指責,認為偷跑手機流量這一罪狀不能強加在智能手機上。對於消費者而言,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的手機偷跑流量,這都是一種商業原罪。經過了一番探討後,幾個手機品牌的技術研發人員認為,手機偷跑流量不僅僅是潛規則,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偷跑流量是原罪

先來明確一個問題,智能手機偷跑流量,是屬於故障,還是一種商業原罪。對於用戶來說,偷跑流量會直接帶來經濟損失。雖說很多手機用戶已經有流量套餐,但偷跑流量有可能會超出用戶的流量套餐,類似的報道已經不勝枚舉。從技術角度來看,一些智能手機在未明確提示用戶的情況下,導致用戶上網流量被手機內置的功能或應用所消耗。這種行為,侵犯了用戶知情權的同時,已經涉嫌偷盜了。試問,這不是商業原罪,又是什麼呢?

按照一些媒體人的邏輯,央視將偷跑手機流量定義為智能手機的罪狀不合適。試問,這與偷盜用戶的話費有何區別?按照這些人的邏輯,如果手機自動發短信,或者是自動撥打電話產生的費用,罪不在手機,而在於用戶,這明顯不合邏輯。

再延伸下去,在日常生活中,諸如空調、電視、冰箱這些家電,廠商都會提示待機狀態下也會有功耗。以空調來說,如果一些劣質空調在待機狀態下,跟正常工作一樣消耗電能,這也是赤裸裸的偷盜。當然了,從技術層面來看,劣質空調待機狀態下功率異常屬於故障,但不提示用戶,這就屬於原罪的範疇了。

所以說,從消費者的利益和立法上來說,智能手機偷跑流量,不僅僅是行業的潛規則,還是一種商業原罪。當然了,諸如蘋果手機首次開機需要激活聯網,這是正常需求。這種行為,應該在允許的範圍之內,但持續偷跑流量已經有點兒偷盜的意味了。

仔細探究有規律

在上海消保委的調查中,一些很散亂的數據背後,其實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遵循的。在20款參與測試的機器中,既有蘋果、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手機,還有華為、中興、小米、OPPO和海信等國產品牌的明星產品。

測試結果如下:在參與測試的10款手機中,9款手機都在開機註冊入網及待機過程中「偷跑」了流量。其中,中國移動定制的索尼、華為和中國聯通定制的小辣椒、諾基亞4款手機「偷跑」流量較為明顯,分別為4113KB、1037KB、589KB、4281KB。讓人沒想到的是,海信手機是唯一沒偷跑流量的品牌。

從上面的這一個結果,筆者簡單地總結出來幾條規律:

首先,店大欺客現象嚴重:蘋果偷跑流量最嚴重,而海信這個市場份額較小的品牌卻沒有偷跑流量。顯然,在手機偷跑流量事件上,也存在店大欺客的現象。被大多數人信任的大品牌,居然在背後捅了消費者一刀。

其次,聯通移動定制機跑流量也嚴重:在上海消保委測試的10款手機中,移動和聯通定制機有9款,電信定制機有1款為海信的。聯通和移動的定制機偷跑流量嚴重,而電信定制機海信手機卻沒有跑流量。從技術角度來說,偷跑流量,通常是手機廠商內置了一些吸流量應用。而聯通和移動的定制機,內置應用都是聯通和移動指定的。

另外,偷跑流量的手機預裝軟件數量都很多:在這些偷跑流量的手機中,預裝軟件都是非常多的。據悉,在上海消保委參與測試的手機品牌中,預裝最少的27個,最多的達71個。這款預裝了71個軟件的手機標稱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生產的OPPO牌。令人意外的是,沒有跑流量的海信手機,也有預裝軟件,為何沒有跑流量呢?看來,偷跑流量不僅僅跟預裝軟件有關係,還跟手機系統的底層設計有必然的聯繫。

預裝軟件是毒瘤

無論是預裝軟件,還是偷跑流量,都繞不開一個「利」字。追根溯源,手機偷跑流量的禍根,還是手機廠商。試想,很多手機都有預裝軟件,為何只有部分品牌的手機偷跑流量現象嚴重?

軟件預裝付費在手機圈裡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每預裝一款APP,手機廠商會得到一定數字的補貼,補貼額度最低幾毛,最高十幾塊錢。OPPO預裝71款APP,按照5元一款來計算,僅預裝APP這一收入就有300多元。在利潤微薄的智能手機行業,300多元的進賬無疑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從測試結果來看,一些市場份額高的手機品牌,預裝亂象嚴重。而市場份額比較小的手機品牌,預裝相對規範,而且不存在手機偷跑流量的現象。顯然,手機預裝僅憑廠商自覺是遠遠不夠的,政府監管部門必須出台相關的政策,用政策才能約束手機廠商。

眼下,手機行業預裝已經成為了一顆毒瘤。而大量的手機預裝軟件,讓用戶的手機存儲空間大幅縮水,一部16G存儲空間的手機,系統和預裝軟件,甚至高達8G以上。預裝亂象,已經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隨著工信部相關政策的出台,手機軟件預裝該休矣。

手機偷跑流量事件,絕非單純的哪個品牌的手機有問題,哪個品牌的手機沒有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會發現運營商、手機品牌和APP廠商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正因於此,要想真正斬斷手機偷跑流量的根源,根治手機預裝亂象,僅僅依靠少數企業的誠信和自律還不夠,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責任編輯:魏紫
秒殺「蘋果」 最賺錢的公司竟是它      [2015-07-10]
央視曝多款手機偷跑流量嚴重 蘋果上榜      [2015-07-05]
倒債風暴 蘋果App Store拒給希臘人用      [2015-07-05]
蘋果亞太數據中心或將落戶貴陽      [2015-06-12]
蘋果出漏洞致系統崩潰重啟      [2015-06-03]
京東翻新機陷羅生門 蘋果或為源頭      [2015-05-27]
京東回應售翻新蘋果:賠50元代金券      [2015-05-24]
律政司告《蘋果》侵大劉私隱      [2015-05-19]
央視女主播戴蘋果手錶 被指炫富      [2015-05-06]
揭秘深圳蘋果手機翻新產業鏈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