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日國安局長明訪華 將舉行中日政治對話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7-15]
放大圖片

谷內正太郎(資料圖)

【文匯網訊】據新華社消息,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5日宣佈,應國務委員楊潔篪邀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將於16日至18日訪華,其間雙方將舉行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就中日關係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延伸閱讀

揭秘日本國安委的「基辛格」谷內正太郎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被稱為日本版的「國安委」。2014年1月6日年近七旬的谷內正太郎已被任命為該局局長。

日本版「國安委」的設立倣傚美國「國安委」。日本「國安委」的「一把手」是安全保障局局長,而美國「國安委」的負責人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最為知名的就是基辛格。很多媒體將谷內正太郎稱為日本的基辛格,可見谷內受安倍的重視程度。谷內正太郎可謂是日本首相的「外交智囊」。他曾在第一次安倍內閣時擔任外務次官,輔佐首相的外交工作。

那麼谷內是個什麼樣的人,對華態度是否像基辛格一樣積極?下文將揭秘這個「神秘人」。

谷內正太郎出身寒微,通過苦讀考入東京大學。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碩士畢業後,他進入外務省服務,在小泉內閣及第一次安倍內閣時期,他任外務事務次官,登上了官僚階梯的巔峰。退休後,儘管他不斷遊走在幾大日本名校之間,但他意在政界。

2012年12月底,谷內被安倍任命為內閣官房參與。他對美國國家安全局(NSC)做過精細研究,並利用各種機會,向外界宣傳統合政府中外交、安保功能的意義。

新組建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有三大功能。首先是收集、分析情報;第二,調整日本對亞太地區的整體對外政策;第三,就安全保障問題與其他國家進行協調。許多外交評論認為,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目的,主要是針對朝鮮、中國。

安倍如此器重谷內正太郎,主要是因為谷內為其設計了一套宏大的「俯瞰地球的外交」體系。其核心是「價值觀外交」,也是今天安倍外交的基石。在這個外交核心思考下,谷內不斷鼓吹修改防衛大綱、行使集體自衛權等。同時,強調戰略性外交,為實現這個外交戰略,不惜破壞迄今為止日本堅持的某些外交政策。我們知道,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日本政府一直強調四島同時歸還,但谷內卻說「3.5島歸還」也未嘗不可。他主張與普京談判解決北方領土問題,對於普京提議「分割」北方四島的建議,表示了積極態度。同時,谷內把印度作為日本「多角性、戰略性外交」的重要基石,認為「印度非常親日,日印之間沒有深刻的對立因素,而且印度作為崛起的明星,是非常重要的國家。因此必須加強日印關係」。

另外,谷內不斷協助粉飾安倍政權的鷹派色彩。例如美國議會調查局今年5月公佈的調查報告書中指出,安倍是「強硬的國家主義者」,其歷史認識「破壞地域關係,可能損害美國利益」。對此谷內為安倍辯護,呼籲為安倍「右傾化」正名。

2002年小泉內閣時代,在綁架人質問題上,安倍、谷內聯手,主張不送還回國探親的被綁架人質。這個事件是安倍與谷內訂交的開始。此外,谷內對美國NSC的研究,也讓安倍對其刮目相看。此外,這次任命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在安倍首任內閣期間,正是在谷內勸說、安排下,安倍才實現了就任後首訪中國。據日本媒體報道,今年6月,谷內曾作為安倍密使訪華,他與中方有一定的人脈接觸。從這個角度看,安倍對谷內的任命,未嘗沒有通過他破除對華關係僵局的考慮。

谷內和基辛格確實有相似之處,比如他也曾經做出類似基辛格秘密訪華破冰的事情。2014年6月,日本政府派遣谷內秘訪中國,討論重啟中日首腦會談的可能性,以及兩國釣魚島爭端的解決辦法。但無功而返。此外,谷內在2006年安倍政府第一任內閣中擔任外務次官職務時,曾推動安倍在剛上任半個月就「火速訪華」,改善了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以來中日關係冷淡的局面。可以說,谷內是對中日關係重要性有認知、有判斷的政治家。

最近谷內的一個表態吸引了各界的注意,2013年年底,谷內發表演講,提到了日本對華應該採取「戰略性忍耐」的政策,即日本將避免對中國的所謂「挑釁」行動作出情緒化反應,而日本也不會進行不必要的挑釁行為。這一政策貌似中肯,實際上並不具備可操作性。

從中國角度而言,「戰略性忍耐」政策帶有一定的權宜之計的味道。「忍耐」只是「戰略性」的,針對的是一時一事,而不是找出問題的本質和根源去想辦法解決。長期來看,這不僅無助中日關係根本改善,也不利於日本樹立正常的外交意識,反而會助長日本盲目自信與自大,讓日本更加認為用「遷就」中國,就可以換回在其他方面中國給日本予以「補償」。一旦這種錯誤的外交觀念養成,錯位的外交模式定型,中日關係反而會面臨更錯綜複雜且更加糾結的局面。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不會從「戰略性忍耐」政策中獲得利益,因而也不可能「配合」日本實施這一策略。

就日本而言,如果不仔細思考兩國關係惡化的原因和出路,只關注「技術性」問題,忽視「原則性」差異,安倍政權不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不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真誠反省,中日關係走出低谷則難上加難。

      責任編輯:陳敏
日使館回應安倍訪華出席抗戰閱兵傳聞      [2015-07-12]
安倍擬在9·3閱兵之後閃電訪華      [2015-07-04]
安倍或在9·3閱兵之後閃電訪華      [2015-07-03]
比利時國王訪華 首站抵武漢      [2015-06-21]
昂山素姬結束訪華 民盟:效果很有益      [2015-06-15]
外媒關注昂山素姬首次訪華:正值中緬關係降溫      [2015-06-11]
昂山素姬抵京 進行首次訪華      [2015-06-10]
昂山素姬訪華:有望緩解緬北戰爭      [2015-06-10]
昂山首次訪華 黨際交往促中緬友好      [2015-06-10]
昂山素姬今訪華 會談或涉千億中緬鐵路      [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