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7月27日,解放軍報頭版頭條刊發8000餘字長篇通訊,推出第二炮兵某洲際戰略導彈部隊獻身強軍實踐紀實報道《中國「東風第一旅」》:「今天,中國軍隊首次向世人全面展現我第一支洲際戰略導彈部隊……」
「雖然平時看不見,世界都在盯著咱」
這是一支隱匿在大山深處,蘊藏萬鈞雷霆的神秘部隊;更是一支支撐大國地位,讓國人自豪、令敵人膽寒的英雄勁旅。
1959年7月,第二炮兵某洲際戰略導彈旅創建,其前身是第一地地導彈營。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支戰略導彈部隊,被譽為「東風第一枝」。
50多年後的今天,這支英雄的「種子」部隊已成長為洲際戰略導彈勁旅,當年的「東風第一枝」已成為赫赫有名的中國「東風第一旅」。正如《有咱就有發言權》的歌曲中所唱的:「雖然平時看不見,世界都在盯著咱。靜臥咱是倚天劍,出鞘咱是殺手鑭。大國地位咱支撐,有咱就有安全感。」
近日,記者探訪了這支神秘的導彈部隊,走進這些幕後鐵膽英雄的軍旅生活。
生活
常年駐守深山 陽光成奢侈品
「以前從不知道,陽光也可以是奢侈品。」導彈旅的戰士常常如此感慨。往日最尋常的陽光,如今成了朝思暮想的對象。
據陣管營營長周濤介紹,陣管營負責全旅所有發射點的駐防、維護和管理,常年駐守深山,有「一線天連隊」的稱號。「戰士們駐守在深山縫隙間,抬頭望去,真是只有一線天。」
為了守衛「國寶」重器,官兵們還需要在全封閉陣地24小時輪班值守。執行值班任務時,經常在地下一呆就是幾十天,分不清白天黑夜,自然也見不到陽光。
為了緩解對陽光的「思念之情」,旅裡的戰士們在坑道的通信值班機房裡發明了例行「升太陽」儀式。這個儀式的由來有個真實的故事。
通信營的班長李加華在坑道值班時,得知新兵小張因為長期見不到太陽,壓抑得哭了。班長李加華趁外出的機會去縣城買了紙筆顏料,在紙上畫了一個火紅的太陽,還有戰士們熟悉的營房、菜地,以及面朝太陽行軍禮的士兵。
李加華把畫帶回了地下坑道。每天早晨,地上的太陽升起時,戰士們就在機房裡將紅太陽掛上牆,傍晚再摘下。
升太陽儀式如今已是值班戰士們的習慣,也成了一大安慰和樂趣。
業務
戰士變「學霸」 熟記百餘張電路圖
洲際戰略導彈系統龐大、結構複雜,涉及10多個學科、數十個專業、數千條核心原理。在官兵們眼中,一枚導彈就是一所綜合大學,「入學」容易「畢業」難。要成為專業技術過硬的能手,沒有三五年的訓練不可能成事。
康平在旅裡有「金牌號手」之稱,入伍至今已經20餘年,其間3次參與實彈發射,2次按下發射按鈕。
為熟記參數,康平把數據製成小卡片裝在口袋裡隨時背記。為吃透電路,康平把一百多張電路圖製成小冊子,隨身攜帶,不管走到哪兒都拿出來翻。
除了要熟知電路原理,操作台上大大小小十幾個儀表盤,近百個指示燈,數十個開關按鈕,操作號手也全部要熟記於心。
在一年秋天的實彈發射任務中,康平擔任按下點火按鈕的號手。在距離預定發射時間只有30分鐘時,發射地突然下起大雨,但康平所在的發射隊伍仍順利完成了發射任務,開創了洲際戰略導彈部隊長時間跨區野營駐訓、隨機抽點發射單元、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發射等五個首次。
近幾年,康平利用自身理論和專業技術優勢,擔任起旅裡專業教學任務。康平說,背記電路圖,異常枯燥和艱苦。有些戰士可能寧願去做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但導彈旅濃厚的學習氛圍,爭創一流的傳統,讓他及許多戰士變成了「學霸」。
訓練
挑戰生存極限 地下密閉空間訓練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導彈兵,光有學霸精神還不行,還必須有過硬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而地下密閉生存訓練,挑戰的就是戰士們的生存極限。
上士趙雙鵬回憶,第一次參加密閉生存訓練時,很多戰友不以為然。「不就是在陣地裡呆著嗎?沒什麼大不了的。」心裡反而充滿了對導彈的新奇和能夠一睹「龍宮」風采的激動。
但隨著密閉生存時間拉長,初來時的新鮮勁過去,每個人都開始感覺到在地下密閉空間生存的疲憊和艱難。
由於不能進行有效通風,再加上在不算寬敞的空間裡作業,大家的呼吸很容易變得困難,只有啟動氧氣再生裝置時,大家呼吸才能通暢;新鮮菜品無法運送到地下坑道,戰士們一天只能吃到一頓熱飯,有時只有壓縮餅乾充飢;陣地裡晝夜不分,很多戰士生物鐘紊亂,無法入睡……
所有這些困難,都在挑戰著戰士們的生理心理極限。通過一次次的情景模擬,戰士們的承受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了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