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葛沖 吉隆坡報道)「你好,歡迎你來參加我們的發佈會。」30日下午,北京冬奧申委代表團最後一場發佈會前,北京冬奧申委新聞宣傳部部長王惠和新聞宣傳部副部長徐濟成,熟練地用英語和外國記者打著招呼。
英語是國際奧委會官方用語之一。二十多年前,首次申奧時,中國代表團可能還沒有幾個人能不用翻譯,直接用英文舉行吹風會,與外國記者「舌戰」。而如今,筆挺的西裝,流利的英語,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中國申冬奧代表團在國際舞台上變得游刃有餘。
冰球天才少年宋安東只有18歲,卻已是NHL(北美冰球職業聯盟)近百年歷史上首位中國球員。他和申冬奧大使姚明一樣,以一口地道的英語,與外國記者交流。冬奧申委財務及市場開發部副部長周星,也是用英語直接講解複雜的冬奧預算數字。
北京代表團的改變,不僅僅是在著裝和語言等外在,還體現在了許多不易被發現的其它方面。按國際規則辦事,就是記者體會最深的。初跑奧運的本網記者29日因走的太晚,意外遇到代表團演練,本來打算拍照寫稿,卻被提醒按照國際奧組委相關規則,申辦城市不能提前披露陳述演練,要遵守國際規則。
29日吹風會上,有外國記者問姚明,既然作為體育明星和不少國際奧委會委員是朋友,會不會利用這幾天接觸委員,為北京拉票。姚明認真地說,「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規則,我們在投票之前不能接觸委員們。」
北京代表團的敬業精神和辦事速度和認真程度,也絕對是國際標準甚至超國際標準的。記者到吉隆坡二天,遇到中國奧委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三次,他每次都是小跑著走路。據姚明透露,代表團每天都處在繁忙地工作中,單陳述演練就進行了不下15次。
記者注意到,代表團領軍人物、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也是身先士卒。在30日晚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開幕式前,穿著淡藍色套裝的劉延東一入會場,就帶著親切的微笑,頻頻向參會嘉賓揮手致意,並主動和前後左右的十來位嘉賓握手寒暄,為北京申冬奧進行「最後公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