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在建的勝利主題新館。記者田雯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田雯 南京報道)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南京的一座文化地標。目前,紀念館以「勝利」為主題的三期工程即將完工,將於12月13日正式開館。
紀念館三期建有5個出入口,由被譽為「校園建築設計掌門人」的何鏡堂設計。總建築面積約5.3萬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築面積約4.6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約0.7萬平方米。地上1層包括紀念館、商業設施以及紀念廣場;地下共2層,負一層是紀念館、大巴停車場、設備用房;負二層設停車庫、設備用房和庫房。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紀念館的地面設計。一層地面有個橢圓形的「勝利廣場」,寓意抗日戰爭勝利圓滿結束。這個廣場,並不是「平」的,它三面草坡的外圍被抬高,抬高的「廣場」下面,就是一層紀念館。市民可從廣場底部,一直沿著斜坡,走到「屋頂」。而從空中俯瞰,廣場的道路組成了一個「8」字,象徵「八年抗戰」。
在「勝利廣場」一側,是長154米、高14.1米到23.7米的漸變「勝利之牆」,這是紀念館為數不多有色彩的地方。「勝利之牆」,由銹鋼板製作而成。施工方從寶鋼運來這批鋼板後,便用噴硫水的方式加快生銹,銹到一定程度時再將溶液洗掉,將其固化。這塊弧形的「勝利之牆」目前還沒有裝好,但裝好後,「斑駁血跡」的視覺效果,會震撼到參觀者。
「它有三個寓意,一是象徵八年抗戰的血與火;二是採用冷兵器刀槍的材質,象徵抗戰刀光劍影;第三是鮮血的顏色,象徵著抗戰是用鮮血換來的勝利。」歐陽召生說,這堵逐漸「變高」的勝利之牆背後,就是「勝利之路」。設計師把八年抗戰的奮鬥征程,用光影交錯漸變的手法表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