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系教授李瑋向本報表示,中俄關係目前處於最理性、最正常的時期,既不像親兄弟般「特別友好」,又不是「互不順眼」的敵對階段,現在是既彼此依存、彼此需要,又不過分親近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她指出,現在輿論對中俄關係的評價過高過熱,她提醒大家應看到,因為多邊利益平衡、各方勢力角逐而選擇向東方靠攏的俄羅斯,未必不會在西方制裁鬆懈後改變方向。
李瑋稱,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從來都是「政治先行」,此次雙方元首攜手在彼此國家先後閱兵,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除要宣告戰後秩序不可被破壞外,更多地則是出於世界格局制衡的考量。「西方對俄制裁的情況下,俄羅斯只能向東看,尋求中國的支援,」她說,「而從世界格局看,美國一家獨大,因此,中俄兩國有必要、也必須站在一起,去制衡另外一種力量。」
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在發佈會上稱,「我們感謝中方夥伴對烏克蘭問題的理解,也十分珍惜中國一直反對對俄羅斯制裁的堅如磐石的立場」。而李瑋所做過的調查研究亦顯示,烏克蘭事件後,俄羅斯人對中國的看法及態度有了「質」的飛躍。但她提醒,俄羅斯本身是崇尚西方的,現在對華態度的友善或許是短期現象,一旦西方限制鬆緩,可能使中俄關係降溫,「民眾也需要從 『好到極致』的中俄友誼認知中回歸理性,更全面地理解雙邊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