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文森)據政府經濟分析師研究推算,若以研究訂立標準工時範圍內最寬鬆的水平「劃界」,所有行業薪酬成本將每年增加逾百億。標準工時委員會資方代表劉展灝今日表示,現時不適合立法訂立標準工時,立法後僱員收入或不增反減,希望以其他方式解決工時長問題。勞方代表吳秋北形容劉展灝的說法是「恐嚇僱員」,勞工界立法會議員潘兆平亦指出,單靠僱主與僱員的協定不可能解決工時問題。
標準工時委員會昨日開會,引述按政府經濟分析師研究推算,若以月入1.5萬元、每周工作44小時、「超時補水」1.5倍的水平「劃界」,所有行業薪酬成本每年增103.8億元,相當於每年薪酬成本的1.84%。劉展灝在會後表明反對任何「超時補水」,認為訂立清晰的僱傭合約已可解決大部分問題。他今日再在一個電台節目上重申,現時不少行業都欠缺人手,暫不適宜亦無迫切需要立法訂定標準工時,「顧問報告的數據只是用作參考,並不代表委員會會從中抽取一個情況作立法建議。」
他又認為,工時長源於勞動力不足,又說實施標準工時後,僱主為節省補水開支,可能縮減僱員工作時間,變相令他們收入減少。據政府經濟分析師研究推算,如涉及僱員的工時被減至工時標準,潛在平均薪酬減幅介乎10.2%至15.8%。
出席同一節目的勞方代表、工聯會理事吳秋北對劉的說法感奇怪,批評對方是轉移視線及恐嚇基層勞工,強調單靠僱主與僱員的協定,沒有可能解決僱員工時長的問題。他又說,如果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及待遇,可釋放勞動力。
潘兆平:定標時能升生產力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潘兆平則在另一個電台節目上指出,長時間工作會影響工作效率及安全性,立法制定標準工時有助提升企業生產力;他又指企業已經「着數」多年,工人只是爭取自己應得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