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宣佈: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
此前,中國軍隊已經經歷了建國後的10次較大規模的裁軍。在前10次體制編製調整改革中,先後有數十個大軍區和兵團級單位被撤銷,近千所軍隊院校、醫院等被裁撤、縮編或改隸,全軍員額從抗美援朝時的627萬人減為230萬人。此番宣佈裁軍,全軍員額將降至200萬人。
——第一次大裁軍
1950年4月,中央政治局決定對軍隊進行大規模的精簡整編復員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央軍委於5月16日至31日對整編復員工作進行研究、討論和部署。決定軍隊復員150萬人,將全軍的總員額由550萬壓縮到400萬,當年即復員23.9萬餘人。
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精簡整編工作終止。之後由於戰爭需要,軍隊又進行了擴編,到1951年底,總兵力達到611萬人,最高時達到627萬人。
——第二次大裁軍
朝鮮戰場形勢基本穩定後,中共中央決定再次進行精簡整編,毛澤東於1952年1月批准了《軍事整編計劃》。到1952年10月底,共精簡19個軍部、73個師,近200萬人。這基本實現了朝鮮戰爭爆發前國家計劃將軍隊員額壓縮到400萬的目標,軍費開支佔全國財政總支出比例由1951年的43%下降為32.9%。
通過這次精簡整編,陸軍初步完成由分散領導向集中統一指揮、從單一步兵體制向諸兵種合成體制的轉變。同時,海軍、空軍和院校建設得到了加強。
——第三次大裁軍
從1954年2月全面開始至1955年底結束,全軍總兵力共精簡了21.2%,總員額減到350萬人。其中陸軍部隊裁減比例最大,特種兵得到加強,極大地推進了人民解放軍合成化建設。軍費開支由1953年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34.2%下降到24.1%。
通過整編,全軍基本上做到了人員統一編製、武器統一定型,人民解放軍基本上實現了單一兵種向諸軍兵種合成化的轉變。
——第四次大裁軍
整編工作從1956年11月開始,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於1957年1月通過了《關於裁減軍隊數量加強質量的決定》,確定全軍總人數再裁減1/3,要求3年裁減130萬人,壓縮至250萬人左右。到1958年底結束,全軍總員額降至240萬,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人數最少的時期。到1958年,調整後的海軍、空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的人數已佔全軍總人數的32%。軍費開支占國家總財政支出比例下降到12.2%。
這次精簡整編主要裁減了陸軍、公安軍和各級機關黨校及其附屬單位和勤務分隊,人民解放軍合成化程度顯著提高,編製體制實現了一次根本性調整。
通過四次裁軍,人民解放軍加強了海、空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的建設,創建了海軍、空軍、公安軍、防空軍及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形成了五大軍種和七大兵種,從根本上改變了人民解放軍以陸軍為主的單一軍種局面,調整後的海軍、空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編制更趨合理,完成了人民解放軍向國防軍體制及合成化的過渡。
——第五次大裁軍
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決定3年內將軍隊減少60萬人。9月,中央軍委批准了總參謀部《壓縮軍隊員額,調整體制編製方案》,軍隊精簡整編工作在全軍展開。到1976年,軍隊總人數比1975年減少13.6%。
1978年1月18日,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軍隊體制編製的調整方案》,明確要求軍隊繼續進行體制編製調整。
——第六次大裁軍
1980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大力精簡機關,壓縮非戰鬥人員和保障部隊。8月15日,中共中央頒布實施《關於軍隊精簡整編方案》,提出這次精簡整編的原則是:精簡機關,壓縮軍隊員額,減少保障部隊和非戰鬥人員。這次裁併了各級機關重疊機構,撤銷了省軍區獨立師,部分野戰軍步兵師改為簡編師。
——第七次大裁軍
1982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下發《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明確了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的方針和原則。據此,軍隊體制編製開始調整和改革。
這次精簡整編將軍委炮兵、裝甲兵、工程兵機關改為總參下轄的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軍區直屬的炮兵、坦克和野戰工兵部隊,大部劃歸陸軍的軍內建制;將鐵道兵併入鐵道部;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所駐省、自治區、直轄市。
——第八次大裁軍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作出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重大決策,即從臨戰狀態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上來。同年7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准轉發了《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根據要求,這次改革體制、精簡整編的任務是:一是壓縮軍隊總員額,全軍總人數減少100萬;二是改革體制編製,同時還要改革和建立一些相關的制度。
到198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員額由423.8萬人減到323.5萬人。之後,又作了進一步的裁減,至1990年,全軍總員額減到319.9萬人,共裁減員額103.9萬人,占裁減前總員額的24.5%,完成百萬裁軍的任務。
通過這一次百萬大裁軍,人民解放軍在精兵、合成、提高效能方面前進了一大步。一是壓縮了軍隊的規模,減少了數量,提高了質量。二是撤並、壓縮了機構。11個大軍區精簡合併成7個,合併了4個大軍區,減少了保障人員。三是組建了陸軍集團軍和陸軍航空兵,加大了技術兵種的比例,全軍減少軍級以上單位30多個。四是初步理順了一些領導和管理體制,中央軍委所屬總部機關人員精簡近一半。五是改進了部隊的組織編成,共減少團級以上單位5900多個,組建陸軍合成集團軍。六是調整了幹部與戰士的編配比例,人員構成比較合理。
在這一階段,軍隊改革在軍隊體制編製調整和改革上有了較大的突破,並通過體制編製調整和改革帶動了其他方面的改革,
這次的百萬大裁軍,標誌著軍隊改革進入了全面展開的階段。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裁軍的舞台上,上演的並非簡單的大裁員,而是戰略性結構大調整。與裁軍相同步,陸軍航空兵部隊、電子對抗部隊等新兵種,以及預備役部隊相繼成立;隨著陸軍集團軍的組建,陸軍中技術兵種比例首次超過步兵,人民軍隊邁出由摩托化向機械化轉型的關鍵一步。
——第九次大裁軍
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開始向「一超多強」的多極化方向轉變,世界新軍事變革迅猛發展,高技術局部戰爭成為未來局部戰爭的主要樣式。1995年12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明確提出,在軍隊建設上要逐步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要求把軍事鬥爭準備上的轉變和軍隊建設上的轉變聯繫起來,正式完整地提出「兩個根本性轉變」。
按照這一轉變要求,軍隊改革進一步向注重質量建設的方向前進。1997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宣佈,在80年代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基礎上,中國將3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50萬。到1999年底,裁軍50萬的任務已經完成。
——第十次大裁軍
進入21世紀,世界戰爭形態開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工業化時代的機械化軍隊正在向信息化軍隊轉變,國際軍事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在這種局勢下,黨中央、中央軍委提出,中國軍隊建設要向機械化和信息化邁進,軍隊改革進入了整體推進階段。
2003年9月1日,時任軍委主席江澤民宣佈:中國將在「九五」期間裁減軍隊員額50萬的基礎上,2005年前再裁減20萬,使軍隊總規模降至230萬。
同年,中央軍委決定在濟南戰區進行大聯勤改革試點。經過3年多的探索實踐,試點方案得到全面落實,改革效益逐步顯現,標誌著聯勤改革向三軍後勤保障一體化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第十一次大裁軍
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上宣佈: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
經此番裁減,全軍員額將降至200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