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總部設在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基金會16日發佈報告稱,受過度捕撈、棲息地受破壞、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海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過去40年中減少過半。
這份名為「藍色地球生命力」的報告分析了1970年至2012年包括海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魚類在內的1234個物種的5829個種群,其數據總量超過以往,因此更清晰地展現出海洋生物界某些令人不安的景象。
報告指出,與商業或自給性捕魚活動關係密切的海洋物種,其受影響程度最為嚴重,其中商業性漁業資源嚴重減少,例如金槍魚、鯖魚等食用魚的種群數量下降了74%。
此外,很多海洋魚類所賴以生存的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也急劇減少。在報告追蹤的物種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魚類依賴珊瑚礁生活。另據評估,超過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生活在珊瑚礁環境中。因此,珊瑚礁的消失將是災難性的。
報告指出,過度捕撈是威脅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因素,目前全球變暖導致的海洋迅速變化超過此前可追溯歷史的任何時間節點。升溫與二氧化碳持續排放引發的海水酸化將加重過度捕撈、棲息地受破壞與污染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編撰這份報告的專家也指出,多數威脅海洋種群的人類活動可以避免,目前還有辦法可以改變海洋種群減少的趨勢。
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項目負責人約翰·坦策表示,海洋種群數量減少的問題出現在很多地區,尤其是非洲東海岸、東南亞珊瑚礁區域和南太平洋地區,迫切需要關注這一問題。
坦策說,未來數周即將通過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今年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將是幫助海洋種群恢復的重要機遇,各國政府應落實相關政策與行動,增加投入,建立以科學為基礎的海洋資源全面管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