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 報道)8日,是屠呦呦在獲得諾獎後第一次與公眾見面。國家衛計委、中醫藥局等官方機構專門為她舉辦的座談會上,雲集中國醫療衛生界「大咖」,與會人士情緒十分高漲,甚至連著名血液專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講話時都難掩興奮之情,唯獨85歲的主角「屠奶奶」最淡定。她偶爾露出不易察覺的微笑,講話頗有些科學家的「冷幽默」。「前天晚上,北京大學校長到我家裡去,昨天晚上,清華大學的也來了,就在門口等著」,她笑談起這兩天自己家熱鬧非凡的場景。
屠呦呦的人生,用現在網絡潮流語言來形容就是「逆襲」。她深耕醫藥研究,38歲以助理研究員身份開始青蒿素研究,「以身試藥」因吸入乙醚而患上肝炎,坐過幾十年科研冷板凳,直到55歲才成為研究員。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的她一直都不太主流,若不是2011年獲得美國拉斯克獎,她甚至不會走入大眾視野。以84歲高齡獲得諾獎之後,不太會應對媒體的屠奶奶甚至忍不住「吐槽」,「現在弄得滿世界都是我了」。
唯一的中醫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與屠呦呦曾是「早中晚三頓都能在食堂見面」的老同事。「坦率、勤奮,有著百折不撓的精神」,是陳老對屠呦呦的評價。「無私奉獻,淡泊名利」,是國家中醫藥局科技司司長曹洪欣與屠呦呦多次接觸後的感受。
與每個大家一樣,屠奶奶也是極具個性的人。身邊人回憶,她性格剛烈、正直,對於學術問題直言不諱,卻從未談過自己家中生活的問題,更多的是講青蒿素的發現、耐藥性、臨床應用,甚至拓展到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領域。
「這個獎(諾獎)我不覺得怎麼樣,我倒覺得青蒿素真正能救命,能讓很多人免於死亡,這更重要」,屠呦呦曾這樣對中醫研究院院長張伯禮院士說,「如果不給我這個獎,能救很多人,這也值」。屠奶奶就是這樣的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