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張建忠 福州報道)25日是台灣光復70周年的紀念日。由福建省檔案館、北京台灣會館承辦的「海峽壯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70週年檔案圖片展」當天繼續在北京台灣會館展出,展覽敘述了從1895年日本侵佔台灣到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期間,閩台共籌復台、共建台灣的史實,許多資料屬首次公開。
是次展覽由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主辦。據福建省檔案館副館長林真介紹,該展覽曾於今年8、9月在福州、漳州、泉州等地展出,此次進京展出,加入了《馬關條約》複製件、「五人上書」呈文複製件等新的史料文獻,展覽內容更加豐富。
為接收台灣提供規劃參考
1943年12月,《開羅宣言》發表,中美雙方同意:日本用武力從中國奪去的東北各省、台灣和澎湖列島,戰後必須歸還中國。次年4月17日,台灣調查委員會設立,並任命曾任福建省主席、對台灣情況較為熟悉的陳儀為主任,負責規劃台灣的接收工作。
此次展覽的大量資料展現台灣光復的歷程。據林真介紹,當時重慶方面對台灣的資料非常缺乏,實地調查又十分不便。閩台曾為一府,歷史淵源深厚,福建長期致力於台情資料的收集與研究。因此,應台灣調查委員會之請,當時的福建省政府很快就提供了 《台灣法令輯覽》 《台灣考察報告》 等大量彙編資料。這些材料成為台灣調查委員會制定接管計劃的參考教材。
1944年4月,福建省臨時參議會第二屆第二次大會通過陳村牧的《擬請中央恢復台灣省制案》以及黃謙若提出的《關於發動研究台灣問題,加強民眾意識》決議案等。林真說,福建各界前述建議大多被當時的中央政府採納吸收,成為接收台灣和施政台灣的參考依據。
赴台外省幹部閩籍佔半
此次展覽中,《光復初期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行政機關及市縣負責人籍貫與履歷表》格外引人關注,這份長長的統計表顯示,在台灣光復初期,行政長官公署的13個機關(不含直屬機關) 以及17個市縣政府的主管中,民政、財政等9個主要部門主管以及高雄、台中等10個市縣長,都是從福建調去或曾在福建工作過的。
據展覽公開的一份份1946年台灣方面的統計,當時在台灣公職人員中,閩籍幹部達4771人,占台灣各級機關公職人員的10.72%,佔全部外省籍幹部的一半。此外,曾任台灣大學校長的莊長恭、台大農學院代理院長陳振鐸、台灣省立農學院的校長周進三等都是福建人,為光復初期的台灣教育作出了貢獻。
林真介紹說,光復前後,福建對台灣輸送的人才主要有五類,即高中級行政幹部、軍警部隊、專業人才、師資與教育管理幹部、高校畢業生。當時,赴台行政幹部培訓主要在重慶和福建進行,警察培訓則主要在福建進行,「由此可見福建舉足輕重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