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圖:油井 【文匯網訊】陝西省北部的榆林、延安兩地是我國能源金三角地區重要的石油開採區域。多年來,在這一區域內,除了國內大型石油國企對上萬口油井開發外,還存在約千口由地方各種利益集團實際控制的手續不全的油井。10月下旬,記者實地調查時發現,這些無土地、無環評的油井,因地方監管不力,已儼然形成了百億元黑金產業鏈條。儘管當地官方曾屢屢展開打擊整治行動,但實際收效甚微。更令業內人士擔憂的是,「黑油井」頻頻爆發的污染問題,已經讓這片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接壤地帶不堪重負。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對於每口每天能賺近萬元的手續不全的油井,除個人外,一些單位也參與其中。記者核實,榆林市慈善協會至少擁有8口井,已經開採近3年,但至今缺乏相關手續,上千萬元收入並未公示。該協會副會長稱,油井系籌集善款的一個項目。
「黑油井」林立
初冬的陝北黃昏,氣溫快速下降至約三四度。在幾座黃土山形成的溝壑間,一座約佔地數畝的井場上7組「磕頭機」正在上下運動。另一片坡地上,一組8口油井的「磕頭機」也在正常抽油。兩座分佈在一個叫做段前山周邊的兩塊井田中,藍色的活動板房頂,紅色的「磕頭機」,與幾近荒涼的黃土山形成鮮明對比。
段前山是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南約80公里處的樊學鎮的一個小山頭。樊學鎮地處陝西省榆林市、延安市以及甘肅省慶陽市的交界地帶。該區域是著名的鄂爾多斯盆地石油產區。中石油長慶油田、延長石油陝北油田,正在該鎮一兩百公里的範圍周圍。不過,與長慶油田和延長石油七八千井油口數百萬噸的油田相比,上述兩塊井田十餘口井年產數萬噸的原油產量,實在不值一提。
然而,不同的是,上述兩組井場的油井,一組8口井的是榆林市慈善協會的生意;另一組7口井的是標有長石公司項目部,但被政府部門否認是該公司的井場,亦是某些人的財富來源。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塊井田,或因土地手續不全、或無環保手續而被當地人稱為「黑油井」。按照榆林市慈善協會一位姓黃的副會長的說法,上述8口井是該協會用於籌集善款的一個項目,其獲益全部用於當地慈善事業。這位副會長稱:「協會運作項目籌集善款是合乎規定的,關於土地、環保手續也在向定邊縣有關部門申請辦理。」10月29日,定邊縣國土局辦公室負責人在查閱了有關文件後稱,慈善協會的油井佔地屬於臨時用地。該人士表示,該縣目前先以臨時用地項目批准,然後再向上級部門申請永久性佔地。定邊縣環保局人士也稱,標有「閆10-6#」疑為長實公司的上述井場,目前無環評手續。本報記者瞭解到,上述兩塊井田的油井,實際上是長慶油田曾經被視為低產量的廢井。長慶公司曾經長期封閉這些井口,但在2008年前後又開始被內部相關個人或單位承包運營。而這些承包人多為國有油田公司一些人。據稱,這些也就是當地業內人士所稱的「揭蓋井」,「揭蓋井」大量存在陝北多地石油富集區。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慈善協會的油井從2013年左右就開始運營,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年效益約有500萬元以上,3年來上千萬元的收入與支出並未向社會公佈。本報記者查閱榆林市慈善協會2014年財務收支報告顯示:2014年財務決算總收入3876萬元,其中 ,上年結轉慈善永久基金2000萬元,上年結轉各項資金895萬元。但其財務數據並未透露其慈善油井的收入與支出情況。
事實上,定邊縣的店子坪、上紅柳溝等多地「黑油井」林立。當地石油業內人士估計,保守估計定邊縣「黑油井」最多的時候多達四五百口。而定邊縣「黑油井」林立的現實只是陝北多地的一個縮影。與定邊縣相鄰的靖邊縣也是「黑油井」富集區。在當地人士的帶領下,在靖邊縣白於山區天賜灣的一個山頭附近,幾口「黑油井」近期似乎並未生產。
根據陝西省環境保護廳《關於靖邊縣「黑油井」環境污染問題的通報》(陝環函630號)顯示,靖邊縣境內「黑油井」位置大多在長慶和延長交織地帶,「黑油井」違法開採問題持續時間已久,一直未能得到徹底解決,時開時停、時有新開,數量隨時變化。從2015年5月份靖邊縣政府組織,國土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進行聯合調查情況及長慶第四采油廠和延長靖邊采油廠自查情況看,「黑油井」主要分佈在小河、楊米澗、青陽岔、王渠則、新城、天賜灣、鎮靖、龍州等8個鄉鎮。靖邊縣聯合檢查發現「黑油井」井場50個,其中原產權屬長慶第四采油廠的37個、無產權及產權不明的11個、原延長豐源公司和蘭州軍區後勤部各1個。這些「黑油井」共有油井59口,其中正在生產油井31口、停產油井24口、無任何設備井4口。另外,長慶第四采油廠自查發現「黑油井」井場43個。
當地石油業內人士稱,在定邊縣、靖邊縣南鄰延安市的吳旗縣、安塞縣等地也存在數量不少的「黑油井」。今年4月份,陝西當地媒體曾報道稱,延安市安塞縣招安鎮莊科政和水打磨村公路邊有一口「黑油井」污染嚴重無人監管。當地政府後來調查發現,該油井是1994年3月由杏子川同安石油開發公司鑽采生產,同年10月因產量過低正式停產。該油井長期存在溢流原油現象,當地54戶村民自發在公路對面距離河道不足5米處設置油桶輪流進行原油回收並進行土法提煉。因油井開發公司與當地村民存在勞務糾紛,此井擱置至今,此後當地政府對此井口進行了封堵。另外知情人士還稱,在上述幾個石油富集區,部分政府官員亦參與「黑油井」的井場建設、油井鑽探等方面的工程。據說,一個約10畝大小的井場,一兩天就可以用推土機把地推好,其承包人可以賺20萬元左右。由於要維護地方關係,有新打的「黑油井」老闆,會將這些工程承包給地方官員代理人。不然的話,極有可能在鑽采等方面受到地方部門以執法名義阻擋建設。
複雜的利益鏈
上述業內人士還稱,包括定邊縣、靖邊縣等地方政府,雖然定期對「黑油井」進行查處,但是經常是今天查處封堵,過不了多久就又被人打開採油。因為巨大的利益讓當地一些有能耐的老闆,甘願冒風險開井采油。
據本報記者多方瞭解, 在長慶油田作業區,有許多低品位油井,是目前「黑油井」的一個重要來源。
所謂「低品位」,是指質量不高、產量較低的油氣田,以及開採後剩餘的品位變低的廢棄油井。按投資回報率衡量,對中石油來說,開發低品位油井「不經濟」。業內人士稱,若中石油開採這些油井,需支付相關教育費、稅費、水土保持費等,還要注意維護油井的可持續發展;而個人開採則會盡量減小成本,增加產油量,對環境破壞比較大。
在落馬的冉新權主政長慶油田時期,曾把很多低品位油井區塊分包給合作單位,然後與合作單位簽訂原油回購協議,以提升整體油田產量。油田作業區經理將廢棄油井違規承包民企,有的年獲利三四百萬元,有的「顆粒」無收。
長慶油田作業區,有一類油井基本被開發完畢,按規定,它們應被封上,不允許再度開採。但當地商人通過關係,仍能承包下來,再度開發,業內稱其為「揭蓋井」。「揭蓋井」的運作沒有固定模式,主要決定權在采油分廠領導和作業區經理。有知情人士稱,一小部分「揭蓋井」被用來維護采油廠與當地政府的關係,長慶油田與當地百姓存在資源爭奪,關係較為緊張,為緩和矛盾,長慶油田分廠領導會以優惠條件把「揭蓋井」轉讓給所在地的鄉、村幹部,以及公安等相關職能部門領導。
另一部分「揭蓋井」,則成為長慶油田分廠領導謀私利的工具,高價承包給私人,錢流向分廠領導和作業區經理私人腰包。有經營當地「揭蓋井」經驗的王凡(化名)向記者介紹稱,要拿下一口「揭蓋井」大約花50萬元,30萬元給分廠領導,10萬元給作業區經理,10萬元給相關地方政府部門領導。他強調,從長慶油田拿到「揭蓋井」後,還要與當地有關職能部門搞好關係,不然上頭三天兩頭會來查。
一口「揭蓋井」一般日產油幾百公斤到1噸多不等,好的「揭蓋井」產油量能達3噸,但也有人拿到乾井,出油很少或者不出油,因此賠本。王凡還稱,承包好「揭蓋井」日出油量能3噸,按照目前一噸3000元的市場價格,一口「揭蓋井」每天能出近萬元的油。若承包兩三口好井,一年淨賺300萬~500萬元不成問題。
定邊縣一位不願具名的官方人士表示,該縣境內有「揭蓋井」300多口,僅2012年產原油量大約2.3萬噸,2012年殘次井產油對定邊縣財政收入貢獻大約為1911萬元。該縣工業貿易局人士稱,按照政策規定,「揭蓋井」不許重新開採,但是「揭蓋井」屬於長慶油田管理,私人是從長慶油田方面拿到「揭蓋井」,這一塊的管理相對混亂。
業內人士分析稱,從上述事實不難看出, 所謂的「黑油井」除了小部分為有關係人士打井采油外,絕大部分為國有油田公司把低品位的油井承包給外部經營而最終形成「黑油井」。這其中複雜的利益包括,國有油田公司某些關鍵人物的權力尋租而獲得的利益;當地從鄉到縣某些關鍵領導的利益,最後才是老闆的利益。王凡稱,因為現在油價低,他已經不再做油井生意,但仍會和地方上搞好關係,說不定哪天油價起來了還會做這方面的生意。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黑油井」下游利益鏈條。據瞭解,「黑油井」產出的原油,一般有兩個走向。一個是被國有石油企業收購,另一個走向是進入一些非法的私人煉油廠。前者一般是通過管道賣給國有油田;後者則是通過一些能量巨大的地方官員的油罐車而進入土煉油廠。
上述陝西省環保廳的有關調查顯示,「黑油井」產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石油開發企業對勘探井或評價井,及部分產量低、含水率高、處於開發區域邊緣地帶、認為無開採價值的廢棄油井封井措施簡易,或井場開發征地費、附著物賠償費等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也有個別個人或單位開發油井在三權回收時,延長石油因油井效益低等原因未回收油井。加之石油開發企業疏於管理,整治回收、封井力度不夠、態度不堅決,使黑油井產生有可乘之機。另外,各種利益交織,受利益驅動違法開採,尤其是2008年以來,隨著石油市場的活躍及原油價格的飆升,在經濟利益驅使下,當地村民小組或個人私自揭開廢棄油井進行采油,或轉租、承包他人開採,非法牟利,當地稱「揭蓋井」。再次是,因為當地政府及各職能部門履職不到位,打擊力度不夠,各種利益交織,關係盤根錯節,阻力較大,整治緩慢,致使「黑油井」問題處於無政府狀態。
在靖邊縣當地流傳著一個有意思的「黑油井」故事。據當地人士稱,該縣一個「黑油井」被發現井口和采油機隱藏於一個養羊場,後「黑油井」發生爆炸才被發現。
安全與環保之憂
本報記者瞭解到,這個故事是真實發生於今年3月份的事件。據當地媒體報道,3月28日夜間,靖邊縣楊米澗鄉韓伙場村新莊灣村小組,一個「黑油井」發生爆炸。經查,該油井老闆把油井打好後,為了避免外界發現,在該油井處挖了一個地道,又在地道上安裝了一個大鐵罐,把抽油設備安裝在鐵罐裡,然後再用土全部填埋。為了清理拉油痕跡,張繼利等人給該村村民張錦國買了30多隻羊,並在油井場上建了一個簡單的養羊場,每次拉完油,老闆就把羊趕到井場上踩一番,就把拉油的痕跡清除完了。此後因為發生爆炸,該老闆被警方調查。爆炸事件後,該油井被當地政府封閉,當事人被移交公安部門以盜采名義處理。
事實上,「黑油井」因為開採設施簡陋,管理混亂,其安全事故頻發。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了爆炸事故外,更令人擔憂的是「黑油井」的環境污染問題。陝西省環保廳監察大隊一位負責人就稱,據環保廳調查顯示,「黑油井」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非法盜搶國家資源。「黑油井」均無照經營,采油技術低劣,原油私采私售,既破壞油藏資源,又擾亂了正常的原油生產秩序。二是安全隱患突出。井場安全生產管理混亂,原油就地明火加溫脫水,個別抽油機、油罐等設施安裝半封閉或隱蔽地下,油井伴生氣聚集,時有爆炸事件發生,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三是環境污染嚴重。井場采油設施簡陋,無任何防污設施,污油廢水滲坑排放,污油泥遍地灑落、掩埋,個別井場還處於河流邊緣地帶,存在著嚴重環境污染問題。
本報記者就發現在上述定邊縣樊學鎮「黑油井」井場附近存在污水、油泥污染問題。而當地媒體報道,陝北「黑油井」為了效益最大化,並沒有大企業的環保措施,也頻頻出現偷排污水的問題。而數百上千個「黑油井」就是成千上百個污染源,其油水混合的污染物對脆弱的黃土高原以及毛烏素沙漠影響巨大。
西北大學化工系一位長期關注原油污染的學者分析稱,油井在打的過程中,排出的大量壓裂液,對環境影響較大。油井在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污水,「黑油井」環保問題突出,地方監管因為各種利益交織而流於形式,這使得產油區生態環境面臨極大壓力。他建議應由省級政府出面,進行「黑油井」專項整頓,否則「黑油井」問題難以解決。從長遠看,關閉這些「黑油井」是必然趨勢。因為從資源利用方面看,「黑油井」產出不高,但對地表地下生態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但業內人士也分析指出,由於「黑油井」涉及部分地方和單位利益,要全部關閉有很大難度。因為利益交織,要徹底關閉,也是對地方政府的一種考驗。
地方監管難題
實際上,對於上述「黑油井」的監管和打擊,陝北多個石油大縣的相關政府部門成立了油工貿局主管的「油氣辦」、由公安局主管的「石油保衛大隊」等專門監管和打擊「黑油井」的職能隊伍。另外,當地的國土資源局,對有關井場的土地手續進行日常監管;環保部門對井田的環評申報與環境實施管理與監管;安監部門負責生產安全許可與監管。
業內人士表示,正規地進行油氣勘探與開採必須由有相關資質的企業進行。根據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管理條例規定,只有國務院批准的石油公司才能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查開採。目前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石油四家獲得批准。正規油井勘探與生產,首先,須到國土資源部申請勘查許可證,其後獲得儲量備案後,可以向國土資源部申請將探礦權轉為採礦權。其中在探礦權轉採礦權的時候,還需要有環境保護部門出具的環評報告,另外還需要做石油開採總體方案,報發改委批。辦理石油、天然氣滾動勘探開發和開採登記手續,由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按項目或單獨開採的油氣田為單元提出申請,並領取許可證。 最後, 佔用土地還需要向當地國土局取得相關土地手續。
事實上,在地方政府監管方面,「黑油井」的監管部門涉及國土資源、環保、工信、公安等多個部門。靖邊縣為了打擊「黑油井」盜采與販賣問題,公安局成立了「石油保衛大隊」專門對此進行日常監管。而定邊縣工貿局設立的「油氣辦」,則是專門對有關油氣項目的報批進行協調的部門。
「不過,由於部分黑油井利益鏈條牽涉到當地有關政府部門,因此相關監管部門的執法和監管力度,肯定是大打折扣。」業內人士還分析指出,現實的情況顯示成百上千的「問題油井」帶來的土地、環保、安全問題實際的監管效果並不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