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消息稱央企年底縮減到100家以內概率大


http://news.wenweipo.com   [2016-03-19]

【文匯網訊】華夏時報報道,央企重組繼續發力。國資委主任肖亞慶4天內兩次提到「重組」,在提到去年的6對重組時,他評價說,效果不錯,「今年我們會加大力度」。國資委網站顯示,由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央企數量目前已降至106家,離當年李榮融設定的央企縮減到100家以下的目標,似乎只有一步之遙。

「儘管委裡沒有設定今年央企重組的數量目標,但兼併重組的力度肯定要超過去年,到年底央企縮減到100家以內是大概率事件。」3月17日,國資委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據瞭解,自2010年以來,央企重組已經逐漸摒棄了李榮融時代以減少數量為目標的激進思路,更加強調「數量服從質量」,開始轉向「成熟一家,重組一家」。而在具體方式上,除了橫向聯合,更側重於縱向重組戰略。

4天兩提重組

在3月12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肖亞慶提到的今年一項工作重點是推動央企的調整重組,優化佈局結構。

3月15日,肖亞慶在招商局和中國外運長航集團的重組會議上再次強調,目前的106家央企仍存在大量同質化競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重組整合。

「這意味著,加大央企兼併重組的力度已經成為國資委今年的一項重要任務。」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員肖毅敏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

國資委正在努力消除央企各個縱向的、多餘的環節。肖亞慶稱,從橫向來講,中間的隔閡也要盡可能用市場化的辦法消除掉,使內部的效率繼續提高,既搞產業鏈上的縱向整合,也在同行業之間做一些橫向的整合。

肖亞慶舉了個例子:原來三大通信公司建的發射塔都選擇了某一個最佳地區,一家建一個,浪費了很多資源。2015年,移動、電信和聯通建立了鐵塔公司。「與鐵塔公司類似,國家管網公司今年提上了日程。」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本報記者說。

據瞭解,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中管網分開是大方向,未來將剝離輸油管網和輸氣管網成立原油和天然氣輸送公司,獨立於三大石油公司,目前規劃已定,正在研究分步實施還是一步實施。

肖亞慶表示,「三大油」縱向產業鏈都是完整的,外面是三個石油公司,分工各有不同。在內部看,很多都是重複的。其他央企此類問題還比較多,可以改革的地方還不少。

「在當前的106家央企中,依然存在產品同質化高和競爭激烈等問題的企業不在少數,包括冶金、軍工、航運等領域,它們都很有可能成為高層接下來的目標。」李錦稱。

側重縱向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對央企重組中,除了南車和北車、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2對橫向重組外,其它4對央企均實施了縱向重組戰略,其中就包括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整體併入招商局集團。

肖亞慶指出,招商局集團與中國外運長航集團的重組是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兩家央企均發佈公告稱,招商局集團與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實施戰略重組的規模效益及協同效應將首先顯現在綜合物流上。

招商局一位內部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稱,重組之後,招商局可以利用豐富的物流資源,為中外運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而中外運作為新集團的A股物流上市平台,有望從物流板塊的後續資產注入及進一步的整合中受益。

「兩家央企實施重組主要是為了避免惡性競爭。」肖毅敏稱。李錦也認為,「此次重組可以使雙方在資金、技術、資源等方面形成互補,也能避免同行業間的競爭,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另一個縱向重組的典型是中冶整體併入五礦。一位資源類國企人士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承包商的中冶與掌握礦產資源的五礦是上下游的關係,縱向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議價成本,改變五礦的虧損局面。

「中冶併入五礦,既有重組的特徵,又有清理退出的特徵。」李錦進一步說,「如果和五礦結合,由五礦進行配套,通過鏈條重組的方式,就挽救了虧損企業。」

不是單純減數量

在李錦看來,央企不管採取縱向重組還是橫向重組,背後都有一條主線,就是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去年10月份之前,央企重組主要是圍繞『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來進行的,如南北車合併。而10月份後,供給側改革成為央企整合的指導思想,在供給側改革下,央企的供給結構、產業結構改革都將加快進度。」李錦稱。

民生證券研究院的一份研報顯示,央企重組現在更加強調「數量服從質量」,即「成熟一家,重組一家」。

肖毅敏也認為,李榮融時代的兼併重組和現在的強強聯合處於不同階段,雖然都強調通過市場手段推進重組,但那時的央企重組並沒有現在這麼成熟的配套政策,當時操作層面也不是很規範。

據悉,去年重組的央企已達12家,為近5年來之最。國資委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到今年年底,央企的數量很可能會縮減到100家以內。肖毅敏則並不同意設定央企數量指標,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說,一味追求數量目標不是科學的方法,最後的數量變化是不確定的。

「最終評判央企重組成敗的標準也不應該是數量,而是運行質量是不是優化了,是不是更加適應市場經濟了,不要設定多少家的硬指標,沒準國資委還會根據需要增加央企呢?這需要在動態中進行平衡,數量指標不能用一條線劃死。」肖毅敏稱。

對於央企今後的數量問題,李錦則認為,央企數量仍是一個考量的重要標準,但央企重組更主要的還是在質量、效益的提高上。

      責任編輯:王爽
肖亞慶:今年將加大央企重組力度      [2016-03-12]
國資委回應「央企成年報虧損重災區」      [2016-03-12]
肖亞慶:央企改革要講三個創新      [2016-03-12]
蔡繼明:能源央企上繳利潤比例低      [2016-03-03]
國資委公佈10餘家央企人事調整      [2016-01-04]
李克強主持國務會議 確定9方面重點任務      [2016-03-19]
中航高管公款宴請國資委人員被處分      [2016-03-19]
消息稱央企年底縮減到100家以內概率大      [2016-03-19]
捐出上將軍服的劉源以後還能穿軍裝嗎      [2016-03-19]
食藥監回應數億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      [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