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最嚴控煙令一周年:吸煙為何屢禁不止

2016-05-31

【文匯網訊】據新華社報道,北京「史上最嚴」控煙令實施已一年,截至4月底,對違規單位和個人罰款共112.5萬元,執法之嚴,可見一斑。

然而,一些公共場所仍是控煙重災區。例如,在酒吧、夜總會、餐廳等公共場所,老闆擔心生意受影響,對抽煙的行為往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少群眾也覺得制止他人抽煙有些「名不正,言不順」,選擇放棄行使監督權。

截至目前,我國有16個大中城市立法控煙,其中,北京、深圳、長春等市出台的控煙條例被輿論稱為「史上最嚴控煙令」。雖然這種「最嚴」顯示了城市決策者、立法者控煙的決心,但距離公共場所無煙,仍有距離。

「執行難」問題暴露無疑。

在回答為何北京寫字樓和網吧成為禁煙「死角」時,北京市衛生監督所副所長王本進表示,有的寫字樓是大物業管,有些是分到承租戶管理,管理中可能存在漏洞;網吧則分散在社區、街道、居民樓中,其控煙責任屬於屬地社區街道,需要各個社區街道加強日常管理。由此可見,監管難是「禁煙令」遭遇執行難的一大重要因素。

其實,這也是政策落地遇到「最後一公里」問題的通病。政府的行政資源是有限的,控煙工作僅靠某個部門的努力遠遠不夠,指望出台個「條例」「規定」就能「畢其功於一役」也是不現實的。控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不僅要靠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更要調動起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每個人的積極參與。

店主不敢監管「上帝」,下屬不敢監管上司,歸根到底,還是思維慣性導致的認知錯位。他們的心態不難揣摩——吸不吸煙,是別人的自由,阻止對方可能會「生事」,忍受對方,只是吸幾口二手煙罷了。殊不知,在公共場所抽煙,已是一種「違法」行為。

當然,公共觀念的改變,還要靠輿論長期導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改變公眾的吸煙觀、監煙觀,關乎控煙戰役的成敗。

正如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宜群所言,政府控煙立法是重要的一步,接下來的執法和公眾參與更為重要,相關部門在繼續保持嚴格執法的同時,多多發動群眾參與控煙行動,尤其是大力發動群眾舉報吸煙現象,才能讓控煙法規進一步落地生根。

責任編輯:楠晴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