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39年前 中國迎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考試

2016-06-07

【文匯網訊】1977年8月、10月,鄧小平先後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根據專家學者的建議,中央決定於當年恢復高考。本文作者朱悅華有幸採訪到當時參會的溫元凱教授,聽他講述了當時會議的情況,留住了這難忘的歷史瞬間:

1977年恢復高考,是中國當代史上一次重大轉折。改變的不僅是當年40萬名年輕學子的命運,整個國家的命運也悄然發生著改變。恢復高考,標誌著國家將知識和人才確立為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今天,回望歷史轉折處這一深情瞬間,我們看到了中國向前邁進的步伐——這是整個時代的呼聲。

我有幸採訪到當時參會的溫元凱教授,聽他進述了那次改變無數人命運、今天重溫仍振奮不已的會議——1977年國務院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歷史會記住這次會議。

1、突然成了鄧小平的客人

1977年暑假,中國科技大學助教溫元凱從安徽合肥回上海度假。一天,傳達室大爺神秘地告訴他:有一封中央辦公廳電報。溫元凱一聽很奇怪:我一個小小助教,和中央辦公廳、國務院有什麼關係?

電報通知他到北京開會。

8月3日,在機場迎接溫元凱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劉道玉。他告訴了溫元凱一個更加振奮的消息:「座談會是應剛剛復出的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要求召集的。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召開,開4天,8日結束。鄧小平要聽大家意見,你做好準備,要踴躍發言。」

2、教授檢討 小平皺眉

第一次住進北京飯店。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溫元凱有點不敢相信似的。拿到會議資料,打開名冊,更是大吃一驚。名單上都是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和權威教授。有北大校長、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清華大學校長何東昌,南開大學校長、化學界老前輩楊石先,復旦大學副校長、著名數學家蘇步青,還有吉林大學副校長、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中國醫科院院長黃家駟,中國農科院院長金善寶,以及中國科學院著名物理學家、核彈之父錢三強、生物學家童第周、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等等。參會代表多為六七十歲的老專家,年齡最大的是82歲的楊石先。在功勳顯赫的前輩面前,31歲的年輕助教溫元凱誠惶誠恐。

「後來才知道,是方毅推薦我參加座談會的。」 當時,溫元凱在化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嶄露頭角,但也受到了壓制。1977年4月,他給當時擔任中科院院長的方毅寫信,講述自己的科研經歷和苦衷。5月,方毅的回信同時寄給了他本人和中科大黨委。

1977年8月4日早晨,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果斷決策——恢復中斷11年的高考制度。

溫元凱清晰記得,那天鄧小平穿了一身軍裝。這是鄧小平復出後第一次公開參加的重要活動。鄧小平說:科技、教育已經荒蕪一片,他要先管科技和教育,給大家當後勤部長,「你們有什麼建議和要求,儘管提出來」。當時「文化大革命」剛結束,「左」的思潮還很猖獗,33位代表面面相覷,沒人敢發言。再三動員後,大家推舉年紀最長的人發言。「我記得第一個發言的是楊石先教授,他一開口就檢討自己資產階級世界觀沒有改造好,一定要好好改造,下工廠,下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977年教育工作座談會後的合影,鄧小平右側為劉西堯,左側為方毅。

「我觀察鄧小平反應,發現他老皺眉頭。」溫元凱回憶說:聽完楊石先檢討後,鄧小平要大家暢所欲言。接著發言的是蘇步青,他總算發了一點牢騷,說自己手下原來有「十八條羅漢」(助手和博士),現在被下放得一個都不剩。鄧小平馬上就講,要給蘇老配備助手。中途休息時,會議組織者鼓勵溫元凱等一些比較年輕的人大膽發言,暴露問題,反映問題。

3、溫元凱,取了你四分之三

溫元凱說,我是小人物,在座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和師長,所以還是沒有敢舉手發言——當然,我肚子裡有很多話要講。記得是一個下午,我利用插話的機會,說我有話要補充。鄧小平說可以。

溫元凱提出了十六個字高考方案:「自願報考,領導批准,嚴格考試,擇優錄取。」沒想到鄧小平聽完後當場講:「溫元凱,取了你四分之三。」大家都一愣,什麼叫四分之三?鄧小平說,第二句「領導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學是每個人的權利,不需要領導批准。「我當時膽很小,不敢講不要領導批准,聽他這麼一說,大家更高興了。」溫元凱回憶說。

據中國科學院檔案中的科教座談會原始記錄顯示,溫元凱十六字高考建議,是在鄧小平拍板後提出的。

4、查全性痛陳時弊,鄧小平一錘定音

座談會上,有一個人最先提出了恢復高考制度的建議。他就是著名電化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導、中科院院士查全性。

查全性回憶說,會議前兩天,所有與會學者一直表現得非常拘謹,只敢談一些不涉及敏感的小問題。8月6日下午,清華大學黨委負責人憂慮地說,現在清華的新生文化素質太差,許多學生只有小學水平,還得補習中學課程。鄧小平插話道:那就乾脆叫「清華中學」、「清華小學」,還叫什麼大學!

這席話令在座的武漢大學化學系52歲副教授查全性感同身受,他在筆記本上寫了個大綱,激動地站起來,慷慨陳詞,痛陳招生制度之弊端:「當前新生質量沒有保證,主要矛盾還是在招生制度,不是沒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現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一些熱愛科學、有前途的青年選不上來,一些不想讀書、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佔據了招生名額……」

查全性一言既出,舉座驚訝。就在這次座談會召開前夕,當年的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會已經開過,招生辦法依然沿用「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十六字方針。招生文件也在座談會召開當天送到鄧小平手中。1977年按照老辦法招生幾乎已成定局。

沒想到,鄧小平聽完後,向查全性點點頭,然後環視四座問:「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意見?」時任教育部部長劉西堯,數學家吳文俊、化學家王大珩等都表示,贊同查全性意見。「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過來,今年就恢復高考。」鄧小平略一沉吟,一錘定音。

「鄧小平做了決定後,我們所有代表,包括人民大會堂端水的女孩子都情不自禁站起來,整整鼓掌了五分鐘。」溫元凱說。

5、中斷11年高考正式恢復

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了教育部《關於一九七七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文件規定廢除推薦制度,恢復文化考試,擇優錄取,這標誌著中斷了11年的中國高考制度正式恢復。

華國鋒批閱鄧小平恢復高考的請示報告

人民日報發文報道

積壓了整整11年的考生一起擁進考場,印考卷的紙張和經費成了兩大難題。當時全國上下所有物資都要憑票供應。中央決定每個考生收5毛錢,其餘全部經費由國家負擔;決定借調印《毛澤東選集》第5卷的紙印高考試卷。

1977年12月11日,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考生精神抖擻邁入考場。

考場氣氛肅靜,秩序井然。

恢復高考的冬夏兩季,全國有1160萬人參加考試,是迄今為止世界考試史上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考試。當年全國共需招40.1萬名大學生,錄取比例是29:1。

1977年的招生對像為工人、農民、知青、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畢業生。對實踐經驗比較豐富或確有專長的,年齡可放寬到30週歲,婚否不限。圖為1978年春,北京大學迎來恢復高考後錄取的第一批新生。

1978年2月,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進入大學校門。圖為清華大學1977級的學生在課堂上。

關閉了11年的泱泱大國的高考考場終於再次敞開了大門,一個可以通過公平考試競爭改變自己命運的時代又回到了億萬民眾的中間。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

朱悅華微信公號「一撇一捺」首發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