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1947年首次明確中國海疆輪廓

2016-07-11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中的1947年中國《南海諸島位置略圖》。《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中的1947年中國《南海諸島位置略圖》。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中的1947年中國《南海諸島位置略圖》局部《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中的1947年中國《南海諸島位置略圖》局部
1947年內政部首次公佈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中的「民主礁」即今「黃巖島」 (見《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第八七頁)1947年內政部首次公佈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中的「民主礁」即今「黃巖島」 (見《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第八七頁)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所附1947年內政部首次公佈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之一頁:《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所附1947年內政部首次公佈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之一頁
1947年初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版權頁。1947年初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版權頁。
1947年初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正文首頁1947年初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正文首頁
1947年初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封面。1947年初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封面。
彭令將《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捐贈給了國家南海博物館彭令將《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捐贈給了國家南海博物館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江鑫嫻、凱雷 北京報道)1947年11月民國政府出版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首次明確中國海疆輪廓,是「九段線」法理依據的源頭鐵證。這條「九段線」見證了中國人民百年抗擊侵略、維護海洋主權的歷史,更在當前的紛爭中為中國南海主權的確立,提供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證據。此外,該書還附有中華民國內政部首次公佈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其中第八七頁的「民主礁」即今「黃岩島」,是黃岩島主權屬於中國的鐵證。至今該書未有再版,國家圖書館、國家海洋局亦未有原書。

志略已鐵證「南海主權在我」 無關1982海洋公約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原本收藏者、著名收藏家彭令此前向本報詳細展示、介紹了原本、著者及其重要意義所在。《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已明確南沙群島主權屬中國、「九段線」的國際法理依據。該書編著者鄭資約時任民國政府內政部接收南沙群島專員,鄭資約接收親歷與所著及南海諸島名稱標注的要害,一言以蔽之,即是鄭資約總結所言:「依照國際公法與慣例,凡新發現之島嶼,其住民系何國民,即證明其主權屬於何國,今該群島中全為華人,其主權應屬於我,自無置辯之餘地矣。」這一事實正是志略一書所彰顯的南海主權在中國的法理依據與歷史事實,也是南海問題最核心的部分,先於所有其他問題,與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無關。

彭令亦介紹了他決意捐贈此書給國家的緣由。他認為,今次菲律賓單方面提出南海仲裁案是一個鬧劇,其目的是否定中國相關領土主權。「維護國家安全,匹夫有責。」身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執行主任的彭令決定,將這本鮮見的志略捐贈給建設中的國家南海博物館,希望這份南海主權鐵證史料,能讓英美世界及菲律賓等國更清楚地瞭解二戰後南海主權實情。

據介紹,1947年出版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為方志書,是《內政部方域叢書》中一本,叢書由時任中華民國內務部方域司司長的傅角今主編,鄭資約編著。該書為當時的內政部方域司參與接受日軍投降收復南海諸島時所著。記錄了自民國34年(1945年)9月9日起至民國36年(1947年)2月4日接收任務中在中國南海的所見所聞。全書共七章,記載了南海諸島地質地形、各群島地體構造、地形特徵,氣象氣候、風向、颱風、海流、島嶼灘險志要、動植物、水產、鳥糞、地位價值、歷史回顧、作者本人的考察經歷等,並有大量地體構造、氣象氣候等分佈圖。

至此,南海諸島各自的名稱已經修改並確定,地圖上也完整地標繪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我政府在島上舉行接收儀式,立碑紀念,派兵駐守,並將其再度劃歸廣東省管轄,一度被外國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海諸島又重新歸於中國政府的管轄。著名的南海斷續線終於塵埃落定。本書為中華民族建立海權、維護海權寫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證據。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官網亦對該書作出註釋,在近代中國,確定中國海疆輪廓的是由內政部方域司編制的《南海諸島位置略圖》和《南海諸島地理志略》。1948年2月,《南海諸島位置圖》被收入由傅角今主編、王錫光等人編繪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中,由商務印書館公開對外發行。這就是在中國南海地圖上正式標出的U形斷續線。作為現代中國南海地圖的重要藍本,《南海諸島位置圖》為南海海域劃界、定名:用11段國界線,圈定了中國南海海域範圍,成為如今中國堅持的南海主權「九段線」的來源,這是中國維護海洋領土的重要法理依據。按照諸島所處地理位置,將「團沙群島」改名「南沙群島」、原「南沙群島」改名「中沙群島」,並在其四周標定了一條由11根斷續線組成的U形線,恢復和明確了中國版圖輪廓。

同時,它還再次明確國界線最南端標為北緯4°,「曾母灘」改名為「曾母暗沙」,並包含在中國海疆線之內。更重要的是,該書附有內政部首次公佈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

捐贈者冀以多國文字再版 讓世界瞭解南海主權在中國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江鑫嫻、凱雷 北京報道】在該書捐贈之際,本報獨家專訪「九段線」源頭鐵證《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的收藏者彭令。他表示,如果沒有當下的南海糾紛,印行於民國時期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也僅僅就是一本舊書。而如今這本史料價值巨大的方志,對國家有益,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捐贈,能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本書的內容。他更希望此書能以中文、英文、日本以及菲律賓當地語言等形式再版,讓國際政界、學術界,以及關注南海的民眾瞭解南海主權、祖權在中國的實據與實情。

彭令所收藏的這本《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原件是小32開本,標碼96頁,冊頁略發黃,品相完整,封面還寫有「一九五一年八月卅日購」字樣。彭令表示,南海諸島不容染指。他認為,這本1947年11月出版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有兩方面價值。首先,該書是「九段線」法理依據的源頭鐵證。其次,則是書中所附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證明了1947年黃岩島等島嶼就是中國所有。該書無論從歷史、法律的角度,還是官方性角度而言,都是無可爭議的鐵證。

彭令表示,此類民國平裝本圖書紙質差、易損毀,雖則印行時間距今不遠,但傳世較少。當年該書預計僅發行了500冊左右,目前存世量恐不足10本。作為中國書報刊收藏委員會執行主任,他將號召中國收藏界民間收藏者將尋找發現更多的現存本,為國家所用。該書從未再版,僅在1982年台灣學生書局出版的《瓊崖志略》一書中曾包含過此書內容。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將此書翻譯成英文、日文,甚至是菲律賓當地語言,向世人說明南海諸島是中國人的先輩留下的土地。

此前,彭令所藏沈復的《浮生六記》佚文《海國記》鐵證「釣魚島不屬於日本,屬於中國」。2008年6月,在香港《文匯報》連載《沈復〈浮生六記〉卷五佚文的發現及初步研究》,認為《海國記》出自《浮生六記》,引起多位知名專家關注。台灣研究專家蔡根祥教授及江蘇省社科院文研所原所長蕭相愷相繼介入研究。2009年12月3日,香港《文匯報》在遍訪兩岸與琉球學者的基礎上,刊出《鐵證釣島屬中國——清著佚文手跡面世 比日本文獻早76年》一文,引發轟動,中日台等國家與地區的傳媒紛紛轉載。次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浮生六記》「新增補」,將《海國記》與《浮生六記》前四記一起整理出版。##

《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原本 入藏國家南海博物館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江鑫嫻、凱雷 北京報道】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執行主任彭令日前於北京,將其珍藏的1947年首版《南海諸島地理志略》捐贈給了建設中的國家南海博物館。他認為,這件藏品放在海南,將是它最好的歸宿。

7月7日國家南海博物館籌建辦業務組長張健平從彭令手中接過這本承載著南海重要歷史證據的史料,並向彭令頒發了榮譽證書。「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官方網站上,這本《南海諸島位置略圖》的註釋為:為現代中國南海地圖的重要藍本,為如今中國堅持的南海主權『九段線』的來源。」張健平說,在不久後開館的國家南海博物館中,這本珍貴的史料將向世人展示,並將配以內容解釋展板。

據瞭解,中國國家南海博物館是國際一流的大型現代化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一個以收藏、保護、研究南海相關物證,多角度、多層面展示宣傳南海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豐富自然資源的公益性文化機構。該館選址在海南省瓊海市潭門中心漁港,目前仍在建設中,預計最快將於明年3月開館。##

接收南海諸島大員 圈畫出中國南海疆域的人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江鑫嫻、凱雷 北京報道】「九段線」一直是中國主張南海權益的邊界和依據。但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南海廣袤水域中的「九段線」,出自何人之手,是在何種情形下,根據何種原則何種依據劃定,卻不為公眾知曉,成了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在這條舉世矚目的海疆線背後,有著三個人的名字:白眉初、鄭資約、傅角今。其中,傅角今和鄭資約正是1947年出版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的主編和作者。

據北京師範大學校報報道,白眉初1927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史地系系主任。1936年他編繪《中華建設新圖》,獲准收錄有民國政府「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編製的《中國南海各島嶼圖》並命名為《海疆南展後之中國全圖》,圖中在南海疆域內標有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團沙群島,周圍用國界線標明,以示南海諸島同屬中國版圖。

白眉初在圖中還做了這樣的註釋:「廿二年七月,法占南海六島,繼由海軍部海道測量局實測得南沙、團沙兩部群島,概系我國漁民生息之地,其主權當然歸我,廿四年四月,中央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會刊發表《中國南海島嶼圖》,海疆南展至團沙群島最南至曾母灘,適履北緯4°,是為海疆南拓之經過。」這就是中國地圖上最早出現的南海疆域線,是今日中國南海地圖上U形斷續線的雛形。

鄭資約和傅角今則是北京師範大學史地系同學。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投降,世界格局重新劃分,帶來了解決南海難題的良機。國民政府1946年派「太平」艦、「中業」艦開赴南沙群島,「中建」及「永興」兩艦開赴西沙群島,進行接收工作。在接收過程中,鄭資約作為內政部接收專門委員,親赴南沙群島,主持南海主要島嶼的實地測量工作,負責參與南海島嶼國界的劃定和整理南海水域的島礁、石群及沙灘名稱。

回到內陸後,鄭資約即與內政部方域司同仁整理實測資料,繪製中國南海地圖,並向行政院呈請核准頒布一系列的地圖。其中包括內政部繪製南海諸島位置圖、西沙群島圖、中沙群島圖、南沙群島圖、太平島圖、永興島——石島圖等以及《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

作為整個南海接收的親歷者和專業人士,鄭資約在當時國民政府的安排下前往各地大學演講,解說中國南海島嶼的歷史和地理背景。此後直到台灣時期,鄭資約都在為南海主權呼籲。

另外,時任內務部方域司司長的傅角今於1947年組織召開西沙、南沙群島範圍及主權之確定與公佈會議,為此後的中國南海主權確定了基調和範圍。會後,為了使確定的西沙、南沙群島主權範圍具體化,內政部方域司印製了《南海諸島位置圖》。這就是在中國南海地圖上正式標出的U形斷續線。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條線被繼承下來。2000年,中越簽署《中越北部灣劃界協定》,確定了中越兩國在北部灣的海洋分界線,十一斷線改為「九段線」。2001年國家測繪局編製的 《中國國界線畫法標準樣圖》(1:1000000),確定了 「段線」的官方畫法。

責任編輯:周雨燕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