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藏學家:建「天葬博物館」 既滿足遊客探秘又尊重習俗

2016-07-20
「香巴拉旅遊發展論壇」論壇現場「香巴拉旅遊發展論壇」論壇現場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肖剛 甘肅報道)「第十七屆中國·九色甘南香巴拉旅遊藝術節」系列活動之「香巴拉旅遊發展論壇」日前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舉辦,中央民族大學藏學院黨委書記包永貴於演講中表示,開發「香巴拉」(藏語「仙境」、「極樂世界」之意)品牌所包含的藏族文化、佛教文化資源,可以實現藏區文化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國內外遊客多對藏族「天葬」習俗有強烈的瞭解需求,但天葬台是送別亡靈的神聖場所,與所有民族的墓地一樣莊嚴肅穆,不適宜作為景點,如何將滿足需求與尊重習俗完美結合,建議在天葬台附近建「天葬文化博物館」,介紹這種喪葬文化的來龍去脈,對促進旅遊發展、傳播藏族文化、弘揚環保理念都具有積極意義。

「從佛教文化、天人合一、肉身捐獻、生態環保的角度把天葬文化解釋清楚,遊客定會被震撼,為藏人對待生死的超然態度和肉身施捨的精神所折服,進而對藏族文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包永貴說。藏族天葬習俗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紀以前,人死後,屍體送至天葬台分解後讓禿鷲吞食,天葬核心是靈魂不滅和輪迴往復,是最尊貴的行為,體現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捨身佈施。

對於「香巴拉」品牌中所包含的佛教文化資源,包永貴認為,文化旅遊是弘揚藏傳佛教的有效載體,藏傳佛教又是藏區文化旅遊的重要內涵。「寺院是清靜、神聖的場所,不希望被打擾,而遊客又有感受、體驗寺廟文化的強烈需求,解決這對矛盾,可以針對短期遊客建立體驗區、規定開放時間並嚴格加以執行,既保證了寺院、遊客雙方的需求,又增加了寺院的莊嚴感、神秘感。對於信仰佛教並渴望在寺院尋求精神寄托的長期遊客,可以在寺院周邊建設居士修行學堂,既能有效弘揚藏傳佛教文化,還有助於文化旅遊可持續發展。」

「正確引導、傳播藏傳佛教文化是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內容之一。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推動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也加速了人們對精神信仰世界的更高追求,境內外假活佛氾濫,足以表明社會對藏傳佛教的巨大需求。」包永貴說,「藏傳佛教聖地——甘南完全可以不局限於本族、本地,而是尋求走出去『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包永貴表示,將文化融入旅遊之中,就可以突破資源的時空限制,建立多民族、多宗教和諧共存的文化旅遊品牌,「香巴拉」旅遊需要合理開發、和諧利用藏族傳統民俗文化資源,對於外來遊客而言,高原的牧民生活、草原生活、帳篷生活神秘而浪漫,擠牛奶、打酥油、煮奶茶、騎馬放牧、釀青稞酒等遊客體驗需求就是旅遊商機,開發牧民生活體驗區,讓遊客親身經歷並感受原汁原味的藏式生活,實現了滿足市場需求、傳承藏族文化、旅遊可持續發展的一舉三得。

據悉,作為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之一的甘南州目前正在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力塑造「中國的甘南、世界的香巴拉」旅遊品牌。2015年,全州旅遊人數逾77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逾34億元,今年1-6月,全州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432萬人次,同比增長5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9.64億元,同比增長64%,預計今年全州旅遊人數可達千萬人次。

責任編輯:章文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