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一屆立法會選舉,距離九月四日投票日還有二十多天;面對眼前情勢,廣大選民必須要正視兩個根本問題:一是要踴躍投票,二是要票投有利立法會正常運作、有利特區繁榮穩定、有利「一國兩制」的建制候選人,絕不能含糊。
眼前選戰形勢,首先是參選名單及人數均超過歷屆,競爭空前激烈。
其中,以新界東選區來說,九個議席,參選名單達到二十二張;同是九席的新界西選區,也有二十張名單參選,餘九龍西十五名單爭六席、九龍東十二名單爭五席,港島區也有十五張名單爭六個議席。
而除了參選名單多之外,今屆選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人馬雜沓、情況複雜。
其中,就以新界西選區為例 ,二十二張名單,據參選人自報的「政治聯繫」,竟分別來自十五、六個不同政黨及團體,包括民建聯、工聯會、自由黨、新民黨、新社聯及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熱血公民」、工黨、新民主同盟、人民力量及「無黨派」等,可謂五花八門、「奇兵」盡出。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不管是建制還是「泛民」,並無一個候選人敢說已經勝券在握,廣大選民也有眼花繚亂之感。而這裡面,還有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就是各區都有一些政治面目比較模糊或可稱之為「親建制」的候選人出現,令原本支持建制力量的選民感到「似是而非」、莫衷一是。
這一現象,確實值得關注和深思。當然,參選是每一位合資格選民的權利,不管是否明確屬於建制某一政黨社團,只要有服務港人社會之心,都有權參選。但是,眼前事實卻是,「泛民」政黨團體「重整旗鼓」,推出了一些新人參選,而「激進民主派」及所謂「本土力量」也首次大舉加入戰團,令到建制派候選人面對「四面受敵」的困境,選情實不容樂觀。候選人情況如此,選民情況也「不遑多讓」,大批「首投族」及年輕選民的取向,對建制派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此情形下,部分選民及所謂「親建制」候選人的取態,就成為建制派候選人在這場選戰中成敗的關鍵。如果支持建制的選票都能夠集中到明確的建制候選人身上,那效果就會是鮮明和有效的,相反,如果選票分散落到不同候選人身上,那效果就會是分散和「內耗」,以至間接「益咗泛民」和激進「本土」的候選人。
這種情形一旦出現,對立法會正常運作,對整個特區政治、經濟、民生將會發生何種影響,已是不言而喻的了。建制力量如果不能在立法會保住三分之二的優勢,「泛民」加「本土」如「突破」了這條界線,那麼,未來的立法會,不僅「拉布」加劇,響鐘「點人頭」無會無之,特區政府的施政也會陷入更加舉步維艱的困境,那時受害的只會是全港市民。選票集中投建制派,是唯一選擇。
責任編輯:蘇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