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陳旻 南京報道)8月14日,是世界第四個「慰安婦」日。今天,內地各地抗戰史專家和市民,聚集於亞洲「慰安婦」最大的紀念場所——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共同紀念並深入研討「慰安婦」相關問題。據透露,中國極為重視「慰安婦」問題研究,計劃將「慰安婦」問題總體歷史學術研究成果編撰為一百餘萬字的慰安婦全史,慰安婦史料集等專著。
1991年8月14日,韓國金學順老人在記者會上,首次向世人揭發了由日本軍國主義政府主導、強制徵調亞洲國家婦女充當軍中「慰安婦」的歷史事實。從而引起國際社會對「慰安婦」問題的關注,促使日本政府於1993年發表承認強征慰安婦的事實並道歉的「河野談話」。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館長、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介紹,最近,他們派出了團隊,給山西等地的「慰安婦」倖存者做了手膜和腳模,記錄她們的心聲,以保存更多的歷史資料。同時,為廣西荔浦的日軍「慰安婦」倖存者韋紹蘭老人新屋捐款,並在近日將第一批善款直接送到老人手裡。
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顧問經盛鴻教授表示,所謂「慰安婦」制度,乃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二十世紀前半葉對外擴張與侵略戰爭中所長期施行的、強征大批婦女為日軍官兵提供性服務、充當性奴隸的一種野蠻罪惡的制度與政策,是有強烈與獨特的日本法西斯特色的行徑。
從1937年12月底開始,「慰安婦」制度迅速在南京建立與發展起來。徵召與拐騙來的「慰安婦」,不僅有日籍婦女,更多的是中國婦女與朝鮮婦女,以後還有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婦女;實施「慰安婦」制度的時間是與日本的侵略戰爭相始終,並隨著日軍的鐵蹄所向,從中國推向東南亞各戰場。
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成立於2015年12月1日,全面展示二戰時期日本推行「慰安婦」——性奴隸制度的歷史。陳列館建在利濟巷慰安所舊址之上。2003年,受害的朝鮮倖存者樸永心應邀重返南京在此作證。陳列館共展出1600多件文物展品、400多塊圖板、680多幅照片,是目前世界上展示日軍性奴隸制度罪證最大的展覽場所。
據悉,日本至今不願針對在二次大戰期間發動侵略時實施「慰安婦」制度的行為道歉,中國大陸、韓國、日本、荷蘭、菲律賓、印尼、東帝汶、中國台灣等14個公民團體共同合作,於今年5月31日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申請,要求將「慰安婦」歷史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希望透過此計劃保存「慰安婦」人權遭受侵害的歷史、倖存者的生命經驗及過去25年的人權運動參與歷程,讓女性人權受到更多的重視與完善的保障。
今天,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教授、劉萍研究員、南京大學張憲文教授、張生教授、第二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曹必宏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張連紅教授、經盛鴻教授、上海師範大學蘇智良教授、陳麗菲教授、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等,匯聚在利濟巷館。學者們呼籲加強戰爭暴行史的研究,敦促日本政府承認侵略戰爭的責任,並深刻反省。一直表示堅決支持中國、韓國、菲律賓等國家將「慰安婦」資料申請世界記憶名錄。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