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國奧運報道歷史:《大公報》最早報道奧運

2016-08-22

【文匯網訊】奧運會天然是一場新聞傳播的盛會,而我國的奧運報道也已有百年歷史。隨著傳媒科技的發展,傳遞奧運報道的媒介也越來越豐富從最開始的報紙開始,經歷廣播、電視、到現在的互聯網、手機,在現代如此繁多的媒介手段下,你知道中國媒體最早是怎樣報道奧運的嗎?

《大公報》最早報道了奧運

1904年的美國聖路易奧運會期間,《大公報》曾在一篇關於博覽會的報道中提到了同期舉行的「亞力必嬉賽力會」,即第三屆奧運會,這是中國媒體和奧運會的較早「接觸」。 1908年,天津青年會刊物《天津青年》刊登了一篇題為《競技運動》的文章,介紹了即將舉行的第四屆奧運會的情況,並向國人提出三個問題: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舉辦奧運會?現在看來,這些問題的答案分別是1932年、1924年(中國3名網球手參加表演賽)、2008年。

1908年,一些報刊介紹了即將召開的第4屆奧運會的情況:「再過幾個星期,倫敦將舉行一次盛大的奧運會,世界上沒有一個運動會能與奧運會相比」,有的報刊還建議積極爭取奧運會在中國舉行。《大公報》還刊登了一篇美國運動員不滿倫敦奧運會裁判的報道。同年10月,在天津青年會第6屆學校運動會的頒獎儀式上,用幻燈放映了奧運會的盛況。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中國第一位參觀奧運會的正式代表宋如海歸國後,在《世界運動會叢錄》中,將奧林匹克運動會翻譯成「我能比呀」,並在扉頁寫下:「『我能比呀』(Olympia)系古希臘運動會的名稱,世界運動大會(奧運會)仍沿用之。『我能比呀』雖系音譯,亦含有重大意義,蓋所示吾人均能參加比賽,但凡事需要有決心毅勇,便能與人競爭。」對此,《體育季刊》作了詳細的刊載。不知道「我能比呀」是否讓宋如海像今天的傅爺一樣走紅?

《我能比呀:世界運動會叢錄》封面

《大公報》代表當時50年代前中國奧運報道的規模和水平

中國的奧運傳播起步較晚,真正具有一定規模的奧運會新聞傳播活動,是在1932年以後,最具代表性的傳播媒體是當時頗有影響的市場報《申報》、《大公報》。兩報對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1936年柏林奧運會、1948年倫敦奧運會,都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報道,代表了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國奧運新聞傳播的規模和水平。

《大公報》1936年奧運會特刊

《大公報》的特色主要集中在對1936年的奧運會的報道上。其報道量大幅增長,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報道總量將近600篇,幾乎居當時全國媒體之首;報道版面、體裁豐富多彩,圖片多達138幅,出現了以前沒有過的評論性體裁,甚至刊登了外國人對中國賽事的評論。如《大公報》中華民國25年8月14日刊載的一篇日本記者岡部平太《今後之中國體育》的評論,在體育界引起極大反響。

《大公報》當時的奧運報道十分引人注目,出現了賽事預測、選手人數比較、競賽日程圖表、世界運動明星專欄介紹、漫畫等等。相比其他媒體,除了通過路透社電傳稿獲得有關奧運會的消息以外,還採取了外派記者,跟隨世運代表團前往柏林,與多家國外通訊社聯盟互相發送消息的獲取信息。如在1936年《大公報》奧運會報道的消息題頭上,常常可以看見:中央社世運特派員二日柏林電的字樣,這是由中國採訪奧運會的第一個記者——馮有真發回的奧運會消息。(來源:「人大新聞系」公眾號)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