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從收音機到平板電腦 鐵桿球迷見證女排35年精彩

2016-08-25
中國女排姑娘第一次亮相深圳小梅沙的國際沙灘排球邀請賽,被深圳攝影記者江式高定格在膠片上。 江式高攝中國女排姑娘第一次亮相深圳小梅沙的國際沙灘排球邀請賽,被深圳攝影記者江式高定格在膠片上。 江式高攝
 1981年12月,長春郵總公司門市部郵電局門口,人們排隊搶購女排郵票紀念卡。齊潤輝攝 1981年12月,長春郵總公司門市部郵電局門口,人們排隊搶購女排郵票紀念卡。齊潤輝攝
齊潤輝珍藏的有女排隊員簽名的郵票紀念卡。本報深圳傳真齊潤輝珍藏的有女排隊員簽名的郵票紀念卡。本報深圳傳真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排球協會定期組織排球練習、比賽。本報深圳傳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排球協會定期組織排球練習、比賽。本報深圳傳真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熊君慧)深圳市民黎明今年71歲,已經是中國女排30多年的鐵桿球迷。30多年來,他收聽、收看了中國女排每一場比賽,為女排姑娘的每一次扣殺而叫好,也為她們在低谷的狀態而揪心。「我記得中國女排每位隊員的名字和打法特點。」他說。

隨著時代變遷,從收音機、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到現在的平板電腦,黎明緊跟時代步伐,用最及時便利的方式掌握女排姑娘的每一次比賽訊息。他坦言,在黑白電視機的年代,萬人空巷觀看女排比賽是此生最難忘的回憶。

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盃賽中,中國女排以七戰全勝的戰績為中國首次奪得三大球比賽的世界冠軍。 當時中國普通家庭沒有電視,只有個別單位有黑白電視。「經常是十幾吋的黑白電視機前,裡三層外三層聚滿了人,看的那叫激動、過癮。」上世紀80年代,黎明在長春市一所重點中學任校長,方圓五里之內就只有學校唯一一台14吋黑白電視機。女排比賽時,很多人不甘心在家裡聽收音機直播,便想辦法到學校去「蹭」電視看「真人」比賽,學校老師一時成了「香餑餑」,成了被托關係走後門的主要對象。

發手寫「門票」看電視直播

電視原本放在學校接待室,那裡只能容納20多人。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女排比賽直播,作為一校之長,黎明果斷決定:把電視機搬到大會議室。他未預料到,校園裡一下子擠進了很多人。情急之下,黎明想出一個點子:讓老師臨時手寫了一批「門票」,原則上學校師生有觀看權。「拿到票的幸運兒無不激動萬分,心情堪比現在拿到奧運會比賽門票。」他回憶,大家憑票進場看比賽,但座位有限,很多人是站著看比賽。距離遠的觀眾其實已經看清楚小小的電視屏幕了,但熱烈的氣氛讓他們感到很激動。會議室門口和窗外還有一些不甘心離開「聽比賽」直播的「觀眾」。

論清晰度,當時的黑白電視完全不能跟現在的數字電視相提並論,電視信號也不穩定,屏幕上經常出現「雪花點」。每到比賽關鍵時刻,「雪花點」就會出來影響收視效果,人們便急得直跳腳,不停地有人跑出去轉動電視天線,室內天線乾脆就讓人用手扶著,直到比賽結束。

原本是最不願意用「特權」的黎明,遇到女排比賽,他總是毫不客氣地給自己留個「嘉賓座」,過足隱。直播過後的轉播賽,他依然每場都追看。雖然早已經知道了結果,但他的情緒依然受場上氣氛主宰,贏球時欣喜若狂,輸球時唉聲歎氣。

用女排精神教育學生、子女

「鐵鎯頭」郎平、「神二傳」孫晉芳、「天安門長城」周曉蘭、中國的「山口百惠」楊希……黎明能夠細數每一任中國女排隊員的名字和特點。中國女排每場扣球和攔網得了幾分、失誤幾分,是誰造成的,他都一一記得。

每次觀看女排比賽,黎明都十分「入戲」,經常與當時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解說員宋世雄一起大喊「郎平扣球」。有一次,在中國女排對陣美國隊的比賽中,隨著郎平的一記重扣,他把一杯水扣在地上,被妻子訓斥了一通。 「我為女排比賽獲勝的慶祝方式就是拿筷子敲碗。整個學校和街道也都能聽到沸騰的歡呼聲。」

黎明還用女排精神教育學生和子女。學校大門和每個教室裡面,都掛上了「學習女排,拚搏進取」的標語。他在教師工作會議上也多次提及女排精神。他說,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當代女排精神也可概括為頑強拚搏,永不言棄。

責任編輯:三城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