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國自貿區發展已從經濟影響、制度創新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上海財經大學週日首度發佈的「中國自由貿易區發展指數」錄68.37,處中等偏上水平,顯示市場對中國自貿區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江若塵表示,上海自貿區以69.33的總評分列各自貿區之首,其先行先試效果最為明顯,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綜合評分依次錄67.69、67.68和66.91,「因各自貿區承擔的戰略任務各有不同,隨著未來的發展,其評價亦會發生變化」。
這份調研了逾2000家企業,收集了社會公眾、相關專家評價數據,和各大自貿區及其區域經濟發展客觀數據的調研,從信心、創新、影響三大層面界定評價指標體系,藉此評估上海、天津、廣東、福建四大自貿區的發展。
指數報告顯示,本期中國自貿區綜合發展信心指數錄69.52,較50中性值高出19.52,表明受訪企業和公眾對自貿區發展有一定信心,且自貿區對中國改革開放、地區經濟、企業發展和民眾生活未來等,均能帶來更大的正面影響。
滬自貿區創新指標最勁
至於創新方面,本期中國自貿區發展創新力指數錄66.87,儘管較中性值高出16.87,但略低於信心指標,顯示中國自貿區發展雖然良好,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是政府職能轉變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江若塵坦言,創新力指數主要用來衡量自貿區營商環境的優化效果,並針對政府職能轉變、投資領域開放、貿易方式轉變、金融開放創新、法制制度保障等五方面實施效果與創新力度進行評價,從各自貿區創新表現看,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的創新力指數分別為68.37、65.10、65.28和63.75。
數據還顯示,中國自貿區發展影響力指數錄68.71,較中值高18.71;其中,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的影響力指數依次為69.78、69.31、67.22和68.03。江若塵說,上述自貿區成立後對局部區域經濟發展有很強的推動力,且對民眾生活體現出了影響力,但整體看「自貿區對區域經濟影響的輻射效果尚未完全顯現」。
民企對自貿區信心略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滬財大在調研中發現,文化產業相關企業對中國自貿區發展信心仍有不足,這表明相關服務業開放力度仍應加大力度。此外,民企對中國自貿區的信心亦略不足,而國企和外資企業則相對較高,顯示相關政策對民企的激勵或促進仍不大,需在今後進一步提升民企的信心。
江若塵坦言,自貿區外企業對中國自貿區發展仍存一定疑慮,但自貿區內企業卻仍保持樂觀,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自貿區政策、發展情況、對外宣傳力度和透明度等尚需提升。鑒於中國自貿區建設已顯著提升了開放的力度,和貿易的便利化,並在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這將為今後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與開放程序,形成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奠定良好基礎。
據瞭解,「中國自貿區發展指數」吸收了第三方機構對中國自貿區研究評估的精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綜合考慮自貿區內投資、外貿、財政、金融、就業等領域變動和相互影響格局,用以衡量中國自貿區的綜合發展狀態。
責任編輯:周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