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加快開發棕地 有助遏抑樓瘋

2016-09-26

【文匯網訊】今日,大公報發表社評文章《加快開發棕地 有助遏抑樓瘋》,文章指出:環球經濟表現乏善足陳、無大起色,但資金氾濫之下,本港樓市狂態似乎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不過,本港樓市再破頂、大牛市重臨之說仍有待觀察。以下為文章全文:

美聯儲局按兵不動、暫緩加息,而歐日英等發達國則不斷放水,資金一窩蜂投向「磚頭」保值,令近期本港樓市升勢轉急。第三季至今,二手樓價累升約百分之八,令人憂心樓市升勢再度陷入失控狀態。當局只有繼續增加住宅供應,加大開發土地力度,包括盡快制訂新界棕地的相關政策與規劃,預期可釋出以百公頃計住宅用地,為遏抑樓市瘋漲的治本之法。

環球經濟表現乏善足陳、無大起色,但資金氾濫之下,本港樓市狂態似乎有死灰復燃的跡象。由七月至今,新樓盤持續熱賣,累計售出約五千個單位,差不多相等於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量,涉資更超逾四百億元,主要是市場瀰漫「銀紙貶值、磚頭有價」風氣。用家受市場氣氛感染而加快入市,而買樓收租則有強烈的需求,帶動本港樓價低位顯著回升,對比去年歷史高價,僅低約百分之六而已。

不過,本港樓市再破頂、大牛市重臨之說仍有待觀察。首先,今年為黑天鵝年,環球政經突變事件何其多,資金流向變化難測,資產泡沫爆破風險揮之不去,當前環球股市債市已聞到焦味,市況危危乎,包括本港的物業資產價格不可能獨善其身。

其次,本港經濟陷入低速增長困局,市民購買力不足以支撐樓市長期上升。近年按揭貸款年期已進一步拉長至近三十年,而購買的住宅單位面積,則不斷「縮水」至二、三百方呎,從中反映本港樓市購買力實際上每下愈況。

第三,樓市辣招仍在發揮作用,政府增加土地供應亦漸見成效,樓價不易再長升長有。未來三、四年私樓潛在供應量達到九萬三千個,為十二年來最多。為了達到十年建成四十八萬個公私營房屋的目標,當局在過去三年物色二百幅可作住宅發展用途的地皮,如果改劃順利,最終可提供二十五萬個單位。

事實上,增加土地供應是根治樓市頑疾的治本之法,本港根本並不缺地,總面積達一千一百平方公里,但只有四分一面積作發展,當中用作住宅用途又僅有六十七平方公里。除了綠化地帶、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之外,原本是新界農地或鄉郊用地、現用作露天貯物場、貨櫃場、倉庫及回收場的棕地,也適合改作住宅用途,可成為本港住宅土地新增供應的主要來源。

事實上,元朗與洪水橋為棕地的集中地,粗略估計可提供數百公頃的發展用途,足以興建近十萬個住宅單位,可惜近月一些政客無理炒作所謂「橫洲事件」,恐令當局開發元朗棕地節外生枝,影響興建公營房屋計劃,這無疑置本港整體市民利益於不顧,確實令人齒冷。

為了徹底解決房屋問題、促進樓市健康發展,縱然當局增加住宅供應方面「粒粒皆辛苦」,但仍需要迎難而上,全面啟動開發新界棕地實在刻不容緩。

責任編輯:leila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