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故宮開放西部斷虹橋至慈寧宮區域 年底前開放面積將達76%

2016-09-29
北京故宮博物院。 江鑫嫻 攝北京故宮博物院。 江鑫嫻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北京故宮博物院29日正式新開放西部斷虹橋至慈寧宮區域,將兩處之間的南北向通道打開,進一步擴大了開放面積。在新開放區域內,不僅有斷虹橋和十八槐古跡是首次向公眾開放,同時區域內的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的VR演播廳也將面向有組織的學生團體預約觀看。此外神秘的故宮冰窖也將開闢為觀眾服務區,將擇期開放。據悉,故宮的開放面積將在今年年底前達到76%。

據介紹,斷虹橋,位於故宮熙和門外迤北,武英殿東之石橋,年代為明初或元代,尚未定論。此橋之名,明清未見記載,斷虹橋為後來之俗稱。也有學者認為,斷虹橋為紫禁城的前身——元大內的金水橋,原有三座,明代拆二留一,故稱斷虹橋。橋南北向,橋面為漢白玉巨石鋪砌,橋兩側石欄板浮雕有穿花龍圖案,望柱為石獅,神態各異,宛然如生。此橋用料之考究,裝飾之華麗,雕刻之精美,為內金水河諸橋之冠。那只有名的造型奇特,一邊手撫下腹一邊抓耳撓腮的石獅子正是坐落於斷虹橋欄之上。

十八槐則位於斷虹橋橋北,為18棵高大古槐,意境幽深,素有「十八棵槐」之稱。最粗的樹幹周長達4.7米,樹高最高達21米,最大樹冠覆地半畝。槐樹是古人十分重視的一個樹種,植於宮中的謂之宮槐。王維詩《宮槐陌》中便有「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的詩句。

位於新開放區域內的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成立於2003年,應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保護、研究和展示故宮文化遺產,利用三維掃瞄、數碼攝影、三維建模等數字化手段,採集、加工、存儲古建築和其他文物數據,建立故宮文物的三維數據庫,利用虛擬現實技術(VR)及其他數字技術,立體再現文化遺產的原貌,全方位推進數字技術在故宮博物院的綜合應用。

在對故宮文化遺產的展示方面,截至目前數字所已製作完成了《紫禁城·天子的宮殿》《三大殿》《養心殿》《倦勤齋》《靈沼軒》《角樓》共6部虛擬現實節目,位於數字所內的虛擬現實演播廳每場可容納數十人觀看,節目還多次隨故宮展覽赴海外展映。

為做好故宮博物院西路深度開放工作,向社會公眾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參觀內容和體驗,數字所VR演播廳將面向有組織的學生試行團體預約開放,目前相關方案正在制定過程中。

故宮的冰窖建於清乾隆年間,現存4座,為清宮藏冰之處。位於故宮隆宗門外面路西,呈南北走向,為半地下拱券式窯洞式建築。每座冰窖東西寬約6米,南北長約11米,窖底下沉地面以下約1.5米,存冰5000餘塊。地面用條石鋪成,四壁則先砌條石,後砌灰磚形成券頂,兩端開有拱門。

冰窖區域將作為故宮西部區域的觀眾服務區開放,在充分尊重古建築現存狀況的前提下,結合冰窖的建築特色進行完全可逆的環境改造提升,讓觀眾在休息和享受優質服務的同時,對古代宮廷的避暑方法和冰窖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有所瞭解。整個區域預計可以同時容納觀眾近300名,冰窖之外牆下還設有一條露天長廊,提供了更多休息空間。

伴隨以此次開放為首的一系列本年度開放新舉措,故宮的開放面積將在今年年底前達到76%,較去年同比增長11%。越來越多的庭院和建築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為觀眾提供了除「中軸線」傳統參觀路線以外更多的選擇。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 80%來故宮參觀的觀眾都是只看中軸線,今年故宮要打開更多通道,用新開放的展廳和更有意思的展覽,分散疏導客流。讓觀眾可以更全面地瞭解明清皇家文化。到2020年,故宮博物院將實現「紅牆內無辦公區」,把紅牆以內整體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陳列展覽、接待服務、觀眾參觀的空間。屆時,故宮博物院對公眾的開放面積將達到總面積的80%。

責任編輯:leila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