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毛麗娟)「第三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於2016年11月4日-5日在深圳舉行,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厲以寧出席並演講。他表示,數據顯示經濟增速保持在6.7%的水平上,但是絕不能認為我們國內的經濟到了拐點,目前還遠遠沒有到。我們的下行壓力並沒有減輕,經濟轉型絕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他談到,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保持在6.7%這個水平上,但不能據此認為經濟到了「拐點」,即不能認為從現在的經濟下行改為了一個長期平穩的狀態。
「最近我們調研時發現煤的價格上漲很多,小煤礦恢復了生產。鋼鐵價格上升了,所以鋼鐵的銷路也比較好。」厲以寧說,當前企業在去庫存的狀態下為了保證自己的持續生產,必須要增加生產資料的儲備,煤炭、鋼材價格的上漲,是當前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現象。
但厲以寧認為,這並不意味著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已經減弱。
「經濟轉型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不要輕易談『拐點』。明年仍然是在一個『穩中求進』的階段,但是不會有大的起色。『U』形、『V』形的都不是今後出現的情況,更多的情況還是一個『L』形的情況,這是符合當前的現實的。」他說。
現在是先有創意再有創新
此外,在主旨演講中,厲以寧也談到了創新、創業、創意等問題。他認為,當前這三者要素緊密聯繫在一起。
「經濟能夠創新的話,必須先有創意,先有創意的人並不是企業家,先有創意的人是無數正在投入市場的年輕人。別小看咖啡店、俱樂部,經常有人在那裡討論他的創意何在,一旦有了創意了,這時候能夠發現機會投資的就是企業家。現在的情況是先有創意才有創新,有些企業是保守的維護既得利益的。」在厲以寧看來,並不是每一個大企業都能夠創新。厲以寧指出,在今天「失敗是成功之母」越來越不靈了,如果你失敗了不轉變思路,可能永遠都會失敗。
在演講最後,厲以寧以經濟人、社會人的概念為例,指出企業之所以能夠發展,在於企業文化搞得好,「企業文化最核心的問題是培育職工的認同感」。他認為,當前的經濟發展中,大家要有社會公益感和責任感,企業需要培養一種「共苦」的精神。
大梅沙論壇由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創立並主辦,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方向,聚焦十八大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進程,目前已舉辦兩屆。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