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田雯 南京報道)11月22日下午,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了「還人民一片淨土——侵華日軍化學戰研究中日學者報告會」。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蔣立鋒、日本大久野島毒氣歷史研究所事務局長山內正之、日本大久野島毒氣受害者籐本安馬等學者介紹了侵華日軍化學戰的相關研究成果。
作為生活在廣島附近的日本居民,山內正之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他多年來始終致力於研究日本大久野島生產毒氣的歷史,此次帶來了大量歷史照片。據其介紹,從1929年開始,日軍在島上大量生產糜爛性芥子氣、二苯基等毒氣,以及炮彈、填充筒等裝毒氣的武器裝置,在1941年達到年產1600噸毒氣的頂峰。而之所以選擇大久野島,是因為這裡獨立隱蔽,周圍無居民,並且離中國近,大久野島曾一度在日本地圖上消失。
「生產的毒氣最終要運到中國去,日軍就在此建立了秘密的毒氣生產基地,規模最大時有100多座工廠,身穿防毒服的工人24小時日夜不停地生產,其中還有很多青少年被強制送到島上做工。隨著製造車間溫度的升高,毒氣會滲透進防毒服,很多工人也受到毒氣的危害,受害者患上支氣管炎、肺癌等疾病,身體處於極度的痛苦中。」
山內正之說,他與其他日本學者也走訪了很多中國的化學武器受害者,痛苦折磨了他們一生,這些就是日軍在華使用化學武器的證據。
但是,在1946年的遠東軍事審判中,違反國際條約使用毒氣的日本沒有收到裁決,日本則把大久野島上的毒氣罐扔進大海,或是掩埋焚燒,隱藏和銷毀證據以掩蓋罪行。「我感到羞愧。」山內正之指著一幅1938年日軍毒氣使用命令書說道,「上面寫著『請秘密地使用毒氣』,這表明日軍指揮部明知是禁止的,卻仍下令使用。」
他還展示了日軍在湖北省渡河作戰中釋放毒氣和向河北省北坦村地道中釋放毒氣的照片,畫面令人震驚,「無辜的人民躲在地道中,日軍卻向地道放毒氣,並用棉被堵住出口。」他堅定地表示,「我要把這段歷史完整地、原原本本地告訴後代,真誠希望日本向中國人民謝罪,向受害者賠償。」
蔣立鋒認為,毒氣戰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罪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中國境內還遺留了大量化學武器,對環境和人民健康都存在危害,但日方在銷毀化武問題上表現消極。他希望,中日學者就此問題能加深交流,並敦促日方按照相關協議在2022年前徹底銷毀遺留在華的化學武器。
責任編輯: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