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藉科技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12-16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張帥)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依然高度重視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快落地,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對大公報表示,當前中國糧食麵臨提質增效的問題,藏糧於地要求守住耕地紅線,藏糧於技就要求農業科技轉型升級,需借助科技進步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姚景源指出,不能僅看到糧食生產「十二連增」,也要看到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問題,比如說玉米每年都有大量的庫存增加,現在庫存量已經超過全年的需求;土豆產量達8000多萬噸,國內市場滯銷嚴重。農業結構需要作出結構調整,簡單說主糧中玉米的產量要減下來,水稻和小麥需要在品種改良上培育品質更好的品種。

因為優質農食產品供給不足,近年來內地居民到香港、新西蘭等境外「大包大攬」的現象經常發生。姚景源強調,農業供給側改革要加強優質農食產品供給,而當前內地農業科技水平還很不足,要把科技應用作為增產增收的根本途徑,並拓展生物能源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從而「藏糧於技」。同時,如今糧食已經進入了常態下的「供大於求」的時期,土地可以休耕,但注意不能觸碰耕地面積的紅線,只要有一定規模的耕地在,出現糧食問題就能及時解決,真正「藏糧於地」。

民以食為天。今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同時提出「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全國工商聯農產商會會員蔡曉鵬對此認為,避免農業供給側改革出現「放空炮」,就需要優先解決優質高效、低毒低價的農藥和替代抗生素等生物性產品的有效供給,保障供給安全食品。從這個角度,依然需要借力科技提供優質低毒、高效平價的產品,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仍需科技提供動力。

責任編輯:慧动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