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習近平講解明年經濟工作的總要求

2016-12-20

【文匯網訊】據中國幹部學習網報道,「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我們在中國經濟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節點上即將迎來2017年,12月14日至16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總體佈局,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這「四個堅持」是明年經濟工作的總佈局和總要求,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傾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解。

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立穩方能負重,行穩方能致遠。穩中求進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堅持的總基調,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年,堅持這個總基調更加重要。會議指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明年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穩中求進是對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規律的正確研判基礎上提出的,是應對新問題新挑戰的總體原則。我國是具有13多億人口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穩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我們的經濟工作必須在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大邏輯下穩步前進。

堅持穩中求進,要把握好「穩」和「進」的平衡。穩是進的基礎,進是穩的動能,穩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求「進」,「穩」和「進」互相促進;「穩」的重點是穩住經濟運行,「進」的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速度穩住了,才能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為新常態下的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贏得時間。新常態下,需求、供給、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等因素發生趨勢性變化,靠拼投入、高消耗、過度依賴外需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面對新常態,不穩難言進,有進才更穩。處理好穩增長與促改革、調結構的關係並不容易,要求我們在保持定力中有效作為,始終不渝推改革,腳踏實地調結構,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既把速度穩住,保持中高速增長,又大力推動轉型升級,躍向中高端水平。習近平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了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進的重點是深化改革開放和調整結構。穩和進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深化改革開放和經濟結構調整創造穩定的宏觀環境。」

二、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圍繞中心才能兼顧全局,抓住重點才能穩住整體。黨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寫進「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關鍵任務是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這是黨對新階段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遵循。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是適應和引領新常態、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對於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具有重大重義。

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是對我國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經驗的科學總結。我國以往的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但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經濟效益不高,產業價值鏈處在中低端,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問題漸次凸顯。實踐證明,只有建立在較高質量和效益基礎上的經濟大廈,才是穩固和堅實的。要始終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思維方式、工作方法、政策措施切實轉到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上來,緊緊圍繞質量和效益定目標、出政策、上項目,更加注重企業效益、民生效益、生態效益;把握好速度和質量的平衡,以質量提升對沖速度放緩,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切實把我國發展推向「質量時代」。習近平指出:「要有信心和定力,看大勢、看趨勢,下大氣力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多做強基礎、謀長遠的事情,從根本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競爭力。」

三、堅持五大政策組合

2017年國際形勢依然錯綜複雜,國內改革發展任務依然十分繁重,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供給側改革中許多棘手問題,更要抓住政策這一規範、指揮、調節經濟發展的關鍵,辯證地解決好政策的穩、準、靈問題。在政策引導上兼顧宏觀與微觀、當前與長遠,找到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之間的最佳平衡點。習近平指出:「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組合,是當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支柱性政策。貫徹落實這五大政策,都要注意突出重點。」

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產業政策要准,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要做好為企業服務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鬆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創新發展,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合法利益,提高企業投資信心,改善企業市場預期。要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打破壟斷,健全要素市場,使價格機制真正引導資源配置。要加強激勵、鼓勵創新,增強微觀主體內生動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潛在增長率。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要完善落實機制,把握好改革試點,加強統籌協調,調動地方積極性,允許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抓好改革舉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斷見到實效,使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要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

四、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解決當前制約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和問題,就要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有力、有度、有效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穩定社會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努力開創發展新境界。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現階段我國經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供給側的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企業槓桿率偏高、實體經濟成本過高、經濟社會發展一些領域短板突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圍繞經濟結構的制度性問題推進改革,激發內生動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有效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形成經濟增長新機制。習近平指出:「要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著力優化現有生產要素配置和組合,著力優化現有供給結構,著力優化現有產品和服務功能,切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新引擎、構建新支撐。」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就是要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著力提升整個供給體系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成天下之大功者,有天下之深謀者也。」「十三五」藍圖已經繪就,2017年發展方向已經明確。「信不棄功,智不遺時。」等待我們的就是只爭朝夕地實幹興邦了。

責任編輯:慧动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