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山西高平「活地圖」:30年收集兩萬件文物

2017-02-20
常四龍向記者介紹高平市博物館館藏《開寶藏》。常四龍向記者介紹高平市博物館館藏《開寶藏》。
高平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十二生肖俑。高平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十二生肖俑。
常四龍向記者介紹高平開化寺。高平開化寺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最精美的一處宋代寺觀壁畫,計88.2平方米,反映了宋代社會政治、文化、戰爭、科技、刑法、官吏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其藝術手法之高,觀之令人歎服。常四龍向記者介紹高平開化寺。高平開化寺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最精美的一處宋代寺觀壁畫,計88.2平方米,反映了宋代社會政治、文化、戰爭、科技、刑法、官吏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其藝術手法之高,觀之令人歎服。
高平崇明寺「斷梁」結構。高平崇明寺「斷梁」結構。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楊奇霖)「你看,這件文物在收集的時候,費了不少周折。那個年代,百姓對文物的認識還不夠,但溝通幾次後,大部分人都願意上交。通過30年的尋訪,才有了這兩萬餘件文物。」在山西高平市博物館的展廳內,如今已年逾古稀的前任館長常四龍向記者介紹著館藏文物背後的故事。

1984年,常四龍調入高平文博館工作,那時的文博館擔負著全市的文物保護和博物館建設的工作。博物館初建幾乎沒有藏品。他當時把文物保護和藏品的徵集作為博物館的主要工作。1986年,全國開展第二次文物大普查工作。常四龍組織領導高平的普查工作,行程三萬里,登記文物900餘處。用常四龍的話來說,當時他是騎著自行車下鄉,幾乎跑遍了高平的所有鄉村,去調查文物狀況,被人稱高平的「活地圖」。

三十年來,高平市博物館已從一個沒有館藏文物的縣級博物館,發展成為有化石、石器、青銅器、陶器、瓷器、版本、錢幣等十幾類,上自2億年前的樹化石,魚化石,下至清代的陶器、瓷器以及碑記石刻等文物比較豐富的綜合性博物館。在博物館裡,常四龍可以詳細地介紹出每一件文物的徵集過程。其中包括有關長平之戰的兵器、錢幣,宋開寶藏等藏品。

尋得中國最早《開寶藏》

「在博物館裡,我最自豪的發現就是兩卷宋代《開寶藏》及一卷《遼藏》。其中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所刻的一卷為國內現存年代最早的《開寶藏》。」常四龍向記者介紹,此三卷經是他從該縣農民焦玉書手中徵集到的。1985年由常四龍聯繫,焦玉書將3卷經交高平博物館收藏。後經文物部門鑒定此三卷經均為青蓮寺的藏經。

《開寶藏》是北宋朝的大藏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雕版大藏經。山西晉城青蓮寺的藏經閣是古代重要佛經存放地,據記載北宗時曾藏有經卷700餘函,計5000餘卷。

除《開寶藏》外,千年古剎崇明寺的保護及中國現存唯一「有題記」的元代民居——姬氏民居的發現,都成為常四龍近的三十年基層文物工作中值得濃墨重書的篇章。

守得民族的文化遺產

山西高平,占中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卻有1574處文物單位。據高平市文物部門介紹,山西高平是中國現存地上古建最多最豐富的地區,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20處,堪稱中國古建博物館。

高平文物遺存眾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許多古建築年久失修,受到自然和人為的損毀。其中包括千年古剎崇明寺,崇明寺是中國現存最為典型的古建築,創修於宋開寶四年(971年)。其建築風格唐風猶存,最令人叫絕的是其「斷梁」結構。所謂「斷梁」形制的古建築,在中國獨有,僅此一例。

「比如崇明寺,一千多年的古建築,屋頂塌漏,椽檁朽爛,地基下陷,隨時都有塌毀的可能。我們就採取支頂加固的搶險方法,保住其不塌壞。在1989年對崇明寺轉佛殿進行落架大修,使這座千年古建築重煥光彩。當時,我們就想,修好一座廟,保住一個殿,就是保住了一段歷史,就是保住了一種文化。」常四龍如是說。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