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港澳全國人大代表談履職:有調查才有發言權

2017-03-14

【文匯網訊】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香港代表團與澳門代表團分別有36名和12名全國人大代表。自當選以來,這些代表認真履職,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審議各種工作報告、議案、法律、重要決議,積極參加視察調研並建言獻策。此次兩會,記者採訪了部分來自港澳的全國人大代表,瞭解他們履職中的點滴故事。

有調查才有發言權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3月14日報道,在香港建立「中國香港抗戰歷史永久紀念館」,進一步完善管理留守和流動兒童的援助機制,切實做好公立醫院改革、解決看病貴與看病難的問題……在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的文件夾裡,今年準備的一份份建議整齊地排列於此。

這是陳勇的職責所在,同樣也是其他來自港澳的全國人大代表身體力行的表現。

據統計,2013年至2016年兩會期間,香港全國人大代表平均每年提交建議150多件,澳門全國人大代表平均每年提出建議60多件;其中2014年香港代表團以全團名義提出「關於修改刑法新增性侵害未成年人罪」議案1件、吳秋北等30名代表聯名提出「關於修改刑法第241條」的議案1件。

這些建議或議案並非代表們拍腦袋撰寫的,都是他們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每年組織的視察調研後,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比如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新界鄉議局當然議員顏寶玲,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會長何雪卿分別關注製造業企業發展和員工權益保障的問題,為瞭解具體情況,她們曾到珠三角及其他地區瞭解企業生產經營的困難、員工的工作生活情況,彙集各方意見,形成自己的建議。

「另外,我們也會年年參與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組織的視察調研。由於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因此我們每年都在內地省份進行視察調研。」採訪中,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經濟學會顧問劉佩瓊表示,近年來自己跟隨視察團到廣東、陝西、吉林等省份視察調研,每到一地都會到廠礦、基層與學校,與當地民眾深入交流,也能發現一些問題,這些調研對自己形成建議很有幫助,更接地氣也更有操作性。

當代表很有成就感

提出建議或議案是代表們對職責的堅守,而當這些建議特別是視察調研報告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反饋時,他們則獲得了更大的鼓勵,感受到人大代表履職帶來了政府工作作風的改進和提高。

「比如去年考察廣西時,發現當地的蔗糖產業在全國所佔比重超過一半,但是近年來世界蔗糖價格大幅下降。我認為當地蔗糖品質不高、成本不低,如果只是接受地方政府的補貼治標不治本。應該適度發展多元經濟,同時注重選用高品質種子、肥料,改良土質等,還應該加強對蔗農種植方式的指導。」劉佩瓊告訴記者,她的這條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正面響應。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劉藝良也表示,在對吉林視察調研時,發現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中醫藥材資源十分豐富,但是缺少人才和開放的市場理念。他積極牽線搭橋,希望促成當地政府、企業和澳門特區政府、企業以及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展開合作。這個建議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以及吉林省延邊州、廣東省珠海市等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目前相關合作正在積極推進之中。

「我一直提議政府應該給製造業企業減負,這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已將我提到的許多建議,比如降稅減費、政府補貼研發等納入,我覺得作為人大代表還是有成就感的。」提到自己的建議得到相應反饋,顏寶玲激動地表示。而何雪卿也提到,自己的意見提出後,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往往會和她聯繫,對意見進行徵詢和反饋。

中國式民主展現優勢

除了直接的視察調研、提出建議,來自港澳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還分別會不定期到北京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旁聽會議內容並提出意見。陳勇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許多都曾經擔任過行政領導職務,對議案的可行性較為瞭解,因而往往能提出建設性意見。這也是體現中國式民主優勢的有力證據。「不像在香港,反對派經常『拉布』,為反對而反對,導致公共決策的無效和大量資源的浪費。」

而對於當了多年人大代表的劉佩瓊來說,她當代表的感受,就是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越來越深。她認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符合中國國情,與西方的政治制度有所區別。

「全國人大代表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還有各級政府官員,具有廣泛性和均衡性,能夠代表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而有的西方國會議席在各個政黨、各個利益集團之間進行分配,這些議員吵吵嚷嚷,看似民主,實際上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議會成了『清談館』,沒有辦法集中力量辦大事。」劉佩瓊說。

責任編輯:李可為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