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國發佈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 監測雄安新區生態

2017-06-12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 記者 劉凝哲)中國科學院12日發佈「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該報告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經濟社會發展25項指標中的7項建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的評價指標,圍繞中國土地利用、植被狀況、典型城市群區域大氣狀況、糧食生產形勢、水資源與水環境等熱點問題展開論述,並就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專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通過遙感監測成果為「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是遙感監測綠皮書系列叢書的第一本,由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聯合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等單位策劃出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為報告作序中指出,遙感是目前人類快速實現全球或大區域對地觀測的唯一手段,隨著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的實施和快速推進以及空間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中國的對地觀測能力為開展全國可持續發展遙感動態監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報告對京津冀區域PM2.5進行的監測顯示,該區域從南到北灰霾狀況逐漸變輕,呈現出南高北低的趨勢。「十二五期間」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五年均值為87μg/m3,2015年京津冀平均PM2.5濃度,相比2010年降低了25%以上。對於大氣的NO2(二氧化氮)監測方面,顯示NO2柱濃度高值區主要分佈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其次是河南北部、山東西部和新疆烏魯木齊等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值區;2010-2015年整體上NO2柱濃度的高值區範圍有所縮小,證明了中國近年來大氣污染控制政策的有效施行。

報告發佈了2000-2015年全國大型湖泊和水庫的水質狀況報告,顯示西部水體以清潔和較清潔為主,東部水體以渾濁為主。此外,針對京津冀水資源的監測顯示,北京人均水資源不足10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0;京津冀區域內92%的區縣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國際公認的500立方米極度缺水警戒線。

據介紹,遙感監測綠皮書將以每年1本的頻次更新。「十三五」期間,將繼續發佈對中國土地利用、植被狀況、典型城市群區域大氣狀況、水環境狀況等指標,以及對雄安新區資源與生態環境的遙感監測成果。


責任編輯:高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