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記者李陽波北京報道)對於來自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十九大代表李占魁來說,這次來北京,他還帶着該縣班彥村鄉親們託付的一個特殊任務,那就是在會上一定要講一講發生在他們村裡的故事。10月19日青海代表團面向中外媒體開放,李占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與大家共同分享了那份來自西北農村脫貧群眾的幸福和喜悅。

十九大代表李占魁。(記者李陽波攝)
大山阻隔 村民生活艱難
「山大溝深、十年九旱、靠天吃飯。」這是班彥村當時的真實寫照。班彥村所處的沙溝山,129戶村民就分散居住在這千瘡百孔的溝溝壑壑中。大山的阻隔,幾乎封閉了這裏與現代社會的聯繫。一條7公里的土路,一遇上雨雪天氣,村民們就幾乎沒法出門。而十年九旱的惡劣環境,讓僅靠一方小小泉眼生活的村民時刻面臨斷水的威脅,種植在山地上的莊稼,那就更只能靠看老天的臉色了。
除了靠天吃飯,孩子上學、老人生病、年輕人娶媳婦等問題,更使這裏的村民生活雪上加霜。李占魁告訴記者,搬出大山,過上好日子,是每一個村民每天做夢都在想的事情。
易地搬遷讓村民走出貧困
為了徹底改變班彥村現狀,2016年當地開始啟動易地搬遷。如今一年過去了,班彥村世代人的夢想終於成真了。班彥新村從規劃設計到入住,始終按照安全實用,功能齊全,特色突出的原則建設。現在的班彥新村特整齊美觀,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家家戶戶住新房,水電直通入戶,群眾不僅用上了清潔能源,村裡還修建了服務中心,生活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村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告訴李占魁「之前將近一輩子了,都沒住上新房子,今天在總書記的關心下,在黨和政府好政策的帶領下,我住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房子。」
除了搬到新村,當地還確定了特色種植養殖、刺繡、光伏發電等多種脫貧措施,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富裕之路。同時,在脫貧攻堅工作不斷推動下,村民的思想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原來農閑時節曬太陽等着政府救濟的人少了,每一位群眾都在精準扶貧政策下,考慮如何增加收入,如何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現在的班彥新村到處都是一片熱鬧的景象,開餐館、種植特色農業、刺繡、養豬,各種產業紅紅火火,村裡人也都忙得不亦樂乎。
李占魁告訴記者,去年8月,習總書記到班彥新村看望慰問群眾,一年來班彥新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幾代人夢寐以求的願望變成現實。「聽說我要來北京開會,大家都托我向總書記問好,感謝黨中央,感謝總書記,感謝我們的社會主義。」 而對於未來的發展,班彥新村村民信心更足,因為他們明白,只要選准了產業,擼起袖子加油干,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