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優勢互補 催生「新港資」業態

2017-10-25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 報道)近年來一種「新港資」業態在港深莞興起。以大疆無人機為例,創始人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在港科大教授的指導下在深圳開發無人機產品,製造則轉移至東莞松山湖,企業壯大後又將法務部及投融資部門落地在香港,企業形態打破了港深地域限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港資企業」運作模式。

24日,原深圳市副市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唐傑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指出,港深莞有條件率先建成科技創新走廊。香港國際化程度高、大學科研實力強,有機會變成全球創新發現的匯聚點,而深圳是技術研發應用的集散地,加之深圳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活躍,已形成給新技術定價的價格發現機制,配合東莞的製造,三地合作前途不可限量。

今年6月份發佈的全球科技產業集群帶排名(Cluste anking)中,「深圳─香港」申報專利數位列全球第二,僅低於「東京─橫濱」,高於排名第三的聖荷西─三藩市地區(硅谷地區)。至於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在科技創新產業鏈中的定位與分工問題。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24日向本網記者表示,澳門、廣州、珠海、佛山等其他灣區內城市可以發揮比較優勢,建設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科技創新中心,與港深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主軸。比如可以有中小城市商貿中心、物資集散中心、先進製造中心,清遠、韶關、河源、梅州等北部山區城市則可利用生態優勢與鄰近城市圈合作聯動、配套發展,打造環粵港澳大灣區特色產業帶、低碳經濟示範區。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