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共享經濟牽手新能源 充電樁私樁實現共享

2017-11-09
電動車出行在深圳漸成氣候,圖為深圳前海排隊充電的電動車

電動車出行在深圳漸成氣候,圖為深圳前海排隊充電的電動車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 記者 毛麗娟)2035年開始,歐盟大部分國家將禁止燃油車上市,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各家汽車生產商的必爭之地,中國的各大汽車廠商也紛紛上市電動汽車。然而,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存在的諸多問題卻成為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普及的障礙。一方面私人充電樁安裝率不足40%,另一方面現有公樁使用率不足30%,私樁又有75%以上的時間卻處於閒置狀態。充電樁私樁能否實現共享?一些瞄準私樁共享運營的內地企業開始嘗試聚攏私樁,為新能源汽車車主解決充電難題。

據工信部最新披露,今年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2萬輛和25.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2%和21.5%。但充電設備缺乏、大部分新能源車主需要借助外部充電設備滿足充電、多數潛在車主也由於充電難放棄購買新能源汽車仍困擾行業發展。充電難、充電慢成為車主之憂,基礎弱、配套少成為行業之困。

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升充電配套服務是關鍵。充電配套設施能否遍地開花,隨時隨地滿足需求?這不僅是車主的願望,更是整個行業的痛點。一些充電樁設備運營企業開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引入共享經濟的玩法。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內地最大的民營電動汽車充電運營商星星充電關注到公樁使用率低、私樁閒置率時間長的現象,成立私樁共享事業部,凝聚散落民間的個人所有的充電樁私樁(大多數為非智能電樁,需改裝成智能),逐一推進共享(開啟共享或換樁共享)。

星星充電副總裁鄭雋一在深圳受訪透露,一年時間內,平台凝聚了超過2000根私樁上線共享、單日充電量過萬度,以低投入(換樁僅499元)、高產出(使用率60%以上,遠遠高於公樁不足30%的使用率)的優勢使私人充電樁的潛力得到重視。

充電樁私樁被改為智能電樁共享

充電樁私樁被改為智能電樁共享

充電樁私樁可共享 實現資源閒置利用

截至目前,得益於私樁共享充電的鋪開,數千名的新能源車主在自己沒有充電樁的情況下,也實現了「下樓即可充電」,而私樁的樁主們則能實現每日額外收入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據悉,私樁的優勢明顯,基礎電價、服務費雙低,樁主在對外共享時總體電價普遍低於公樁,且私樁分佈在小區內,更符合車主的充電習慣(90%的充電在居住地完成),因此私樁共享的使用率遠遠高於公樁。而共享讓私樁的閒置時間得以利用,無樁車主也得到了實惠,能夠實現樁主、車主、平台三贏的目標。

私樁共享業務顯示未來潛力

根據測算,一個私樁能夠滿足2~3個固定車主的共享,以及少量流動車主的臨時補電需求。目前,全國已有不少充電樁運營商希望開拓私樁共享市場。

星星充電總裁邵丹薇介紹,私樁共享具有以下特點:其一是價格優惠。以北京為例,公共充電樁的交直流服務費均0.8元,加上基礎電價,基本上都在1.8元,高的地方超過了2塊一度電,而私樁則不同,私樁首先利用的是居民用電,電價和服務費可以控制在1.5左右時,仍有接近50%的毛利空間。

其二是私樁的停車位免費。現在絕大部分的公樁都是要收取停車費。第三,資源稀缺。跟公樁一樣,私人充電樁也面臨著停車位稀缺和電容余量的問題,同樣一個小區,電容是一定的,達到飽和之後,就很難再申請用電。同樣稀缺的是停車位,就目前的汽車保有量和現有的停車位來說,沒辦法做到一車一位,也就沒辦法做到一車一樁,所以需要共享充電是遲早的事情,這個時候有車位的夥伴,可能還沒有購買電動汽車,但是他也可以提前安裝一個共享的充電樁,在空閒時給同小區新能源車充電,經營得好,抵扣每個月的物業費綽綽有餘。

據瞭解,星星充電平台目前自建有充電設備終端3萬餘個,擁有超過30萬+的APP公樁用戶,每天的日活充電人次超過2萬人,日充電量超過85萬度。已為北汽、奇瑞、江淮、廣汽等十多家汽車品牌提供了充電樁配套安裝服務,今年預計要完成超過10萬根的私人充電樁安裝量,有望成為全國第一的私樁共享平台。該平台還相繼與國家電網、中國普天、南方電網簽訂了平台互聯互通的戰略合作協議,此後星星將與三大央企運營商實現支付互通。

充電站流水翻倍 充電運營企業迎契機

早上五六點,當深圳還沉浸在晨曦的靜謐中,位於前海汽車城內的充電站已經忙碌起來。在南山跑出租車的劉師傅,幾乎每天都五點多出門,開始一天辛勤的工作,而他的第一站就是開車到這個充電站來加「能量」。

劉師傅的車是一輛藍色純電動出租車。

「這裡充電方便、速度快。每天上午要是有活,五點多就來排隊充電了,中午和下午飯間也可以來這裡補電,平均一天能掙到300塊錢,電費50元左右」,劉師傅說。電動汽車的快速普及,給從業者帶來了新的工作節奏,充電變成了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環節,而充電站不僅僅是為車輛充電,更變成了大家休息活動的空間。

充電站較停車場流水翻倍

老江是前海汽車城內充電站的管理員,管理著這座43個充電位的大型充電站。「每天早晨是最忙的,不到5點就有車來排隊充電。物流車來得最早,稍晚點出租車就來了」,老江介紹,這座充電站由致聯新能源產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在深圳像這個規模的充電站,致聯新能源旗下還有5座,未來還將投建10座以上。

老江透露,之所以能持續投入,是因為現在每個月的充電流水可達120多萬度。記者算了一筆賬,充電樁上標識的服務費為0.45元,那麼僅充電服務費一項,每個月可為公司帶來55萬—60萬元的利潤。當然,這還不包括新能源補貼等政策性收入以及周邊商業經營所帶來的收入。「這比做停車收入高得多,這個站43個車位,按市區比較好的地段一小時10塊算,一天12小時都停著車滿打滿算才5000多塊錢,這個站一天跑三萬度電,光服務費就能收一萬多」,老江迅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華南地區是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成果最為顯著的地區,經過數年的建設,整個電動出行的氣候已經形成。尤其深圳,出租車電動化及物流電動化令全市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和利用效率遠遠高於國內其他地區。而數量龐大的電動汽車投放到市場,為充電運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