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朱樂怡)香港減廢成績表出爐,環境保護署27日公布2016年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每日人均棄置量為十年新高,達1.41公斤,回收率卻按年減少12萬公噸至34%,當中一號膠(PET)回收率再創新低,由2015年7.6%,「插水」至去年的5.8%,相當於全年23億個膠樽葬身堆填區。有環團相信,政府訂下在2017年人均每日棄置量可降至一公斤的目標,終會落空。
報告顯示,2016年本港廢物產生量為570萬公噸,按年跌0.7%,當中家居廢物減少2.7%,顯示市民減廢意識增加;工商廢物產生量卻持續上升,按年增加1.7%,但增幅較2015年回軟。以人均棄置量計算,香港人每人每日棄置1.41公斤垃圾,按年增1.4%。環境局指主因本港去年經濟活動相對蓬勃,令工商業廢物棄置量大幅上升。
回收量「插水」減12萬公噸
垃圾棄置增加同時,回收總量卻按年減少12萬公噸,回收率下跌一個百分點至34%。環保署指,出口市場對紙類回收物料的需求疲軟,令紙類回收量減少9.1萬公噸;雖然塑膠回收量增加3.2萬公噸,但環保署料只受惠於2016年原油價格反彈。
膠袋徵費自2015年4月起全面實施,報告顯示,家居棄置的膠袋量每日平均443公噸,按年減4%,但工商業棄置膠袋按年升三成至247公噸,令整體都市固體廢物膠袋量升6.3%。
根據環境局《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2017年每日人均棄置量的目標為一公斤。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表示,相信政府不會有魔法,令2016年的1.4公斤大減四成至2017年的一公斤,目標勢將無法達成。
環團促落實《生產者責任法》
他又稱,多項數據反映市民的減廢意識提升,工商界卻仍有陋習,如中式宴會有太多道菜式,政府應加強教育工商界,儘快落實《生產者責任法規》,增加生產者的回收責任。
環保署發言人稱,政府非常重視廢物管理工作,繼續落實減廢政策,包括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廢玻璃飲料容器的兩個生產者責任計劃。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