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評論:讓法官更像法官

2018-03-10

文/一鑒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分別代表最高法和最高檢作工作報告,現場代表委員掌聲不斷。有人注意到,大多數掌聲是送給司法體制改革的。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工作報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工作報告。

兩高工作報告展現了過去一年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顯著進步,彰顯了司法為民的理念,體現了司法機關自我革新的勇氣,讓我們對法治中國建設充滿信心。其中有幾點受到普遍關註:一是堅決糾正冤假錯案。對錯案發現一起,糾正一起,再審改判刑事案件6747件,依法糾正重大冤錯案件39件78人,依法宣告4874名被告人無罪。二是網上立案辦案全面推開。全國86%法院建立信息化訴訟服務大廳,2605個法院開通網上立案;檢察院系統建成融辦案、管理、監督、統計等功能於一體、四級檢察院全聯通全覆蓋的全國統一大數據辦案平台,所有辦案一個平台、一個標準、一個程序。三是破解「執行難」取得重大進展。最高法與公安部、銀監會等10多個單位建立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共查詢案件3910萬件次,凍結款項2020.7億元,極大提高了執行效率。四是司法公開全面深化。截至今年2月底,中國庭審公開網直播庭審64.6萬件,觀看量48.5億人次;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文書4278.3萬份,訪問量133.4億人次。五是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變審查立案為登記立案,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

值得一提的是,建立法官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贏得熱烈掌聲。說明法官歸位了,群眾認可了。3月10日下午的政協大會發言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通州區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李迎新十分感慨地談起司法體制改革帶來的變化:「法官更像法官了!」作為庭長,改革前,她的審判日誌上密密麻麻記錄的是各種會議安排,而實行法官辦案終身負責制後,審判日誌上記錄的是開庭、調解、勘查現場等辦案業務;改革前,她主要聽案子、聽匯報,現在回歸法台,重敲法槌,兩年直接承辦案件464件。通州法院年收案數從改革前的2萬多件急增到6萬多件,去年人均結案563件。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作工作報告。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作工作報告。

「讓審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要求。

傳統審判模式下,審者不判、判者不審、判審分離、權責不清帶來諸多弊端,導致混同過錯、分散責任,嚴重影響裁判質量和效率,也對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帶來極大傷害。司法責任制改革,從優化審判資源配置入手,明確審判組織權限,建立權責明晰、權責統一、監督有序、制約有效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把本屬於法官的裁判權還給法官,讓主審法官、合議庭真正成為審判的主角,確保了法官依法獨立公正履行審判職責。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我們相信,只要司法機關繼續大踏步推進司法改革,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司法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的每一小步都將累積質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大步。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梁瀟瀟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