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環保部:大氣污染治理有改善但仍「負重爬坡」

2018-03-10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帥 北京報道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10日在政協記者會上表示,雖然大氣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當前大氣污染治理形勢仍然還處在負重爬坡個階段,容不得半點鬆懈。實現2020年打贏藍天保衞戰的行動目標,關鍵在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這三個結構的調整優化。

黃潤秋指出,藍天白雲多了,這證明大氣污染治理的路子是對的,但空氣情況的改善有人努力,也有天幫忙。其中,根據近期科學評估,天幫忙的成份佔了30%,所以主要還是人努力,佔70%。另一方面,目前採取的措施還不是根本性的,大氣改善力度有限,改善的程度還處在量變階段,遠沒有達到質變的階段。

「從全世界治理的情況來看,大氣污染治理從來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有一個過程和自身的規律。」黃潤秋說,目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大氣質量達標的還不到三分之一,大氣污染治理仍然任重道遠。下一步大氣污染治理關鍵是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三個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特別是如果不在產業結構上做根本的調整,治理大氣污染就是一句空話。此外,大氣污染治理還得有區域的聯防聯控和社會群體的普遍參與,這樣藍天白雲才能常在。

中國生態保護紅線逐步劃定

黃潤秋透露,去年中央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出台以後,以長江經濟帶為主的15個省市自治區已經劃定了第一批生態紅線,劃定面積佔25%,這意味着上述省份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將會受到生態紅線的保護。今年,還要劃剩下的16個省市。

「一路見大小海支,高山草甸、雪地冰川,景觀壯美,但也溝壑縱橫、山體破碎、傷痕纍纍,加之風化強烈,環境極為脆弱。」從祁連山腹地考察出來以後,自稱平時不怎麼發「朋友圈」的黃潤秋寫下這樣一段話。去年,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被通報,上百人被問責,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黃潤秋認為,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出台,對祁連山類似的破壞行為多加了一項制度屏障,對那些不是自然保護區但是生態地位非常重要的自然生態環境,也將起到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