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毛麗娟)基礎研究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源頭。在周末舉行的「科學的春風、未來論壇深圳峰會」上,多名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學家和企業家普遍認為,基礎研究很可能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短板,穩定、長期呵護和推動基礎研究是關係深圳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問題,各方應為此投入更多資源。騰訊馬化騰透露,騰訊欲借助產業鏈的力量,介入芯片研發。
從世界各大灣區來看,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薛其坤認為,這需要一次技術革命,深圳確實存在可能性,因為深圳非常年輕,不管是城市歷史還是居民的平均年齡。從灣區的形成來說,學校的數量並不重要,但深圳需要「靈魂性的大學」,打造一個「深圳的斯坦福」。另外,深圳需要打造一個創新生態,不僅吸引創業者,也能吸引科學家、世界上最優秀的年輕人來到深圳。
改革開放40年,深圳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教育、醫療方面跟北京、上海相比還是有相當差距。中科院院士、北京國際數學研究所所長田剛表示,深圳在應用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在基礎研究方面還有所欠缺。如果深圳以趕超舊金山灣區為目標,就應該擁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基礎研究,尤其在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這些基礎學科,甚至在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都應該有長足發展。薛其坤補充說,辦教育方面要有耐心,深圳應有久久為功的準備。
「深圳的發展需要在基礎科學上投資,尤其需要企業界的支持。」南方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夏志宏認為,一個偉大的城市必須有偉大的大學,一個偉大的大學必須要有一個偉大的數學系。夏志宏舉例說,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之一,算法本身就是一個數學問題。人工智能的發展很大程度依賴於數學這門學科,可以說誰掌握了數學,誰就掌握將來的人工智能。
作為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中國的科技應用在某些方面已經全球領先,但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基礎還相對薄弱。他呼籲政府、產學研等各方通力合作,投入更多資源去做基礎科學研究,包括在信息科學、物理、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加大投入,這樣才能具備真正的實力。馬化騰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優良的科學環境,可以發揮優勢,聯動各方,共同為這個目標努力。
騰訊欲介入支持芯片研發
馬化騰稱,中興事件給企業界敲響了警鐘,過去騰訊覺得芯片這個產業鏈離自己很遠,因為騰訊是做軟件、做服務的,也做了很多數據中心,包括雲,現在發現騰訊對很多服務器端、對芯片的需求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也就是說騰訊可以倒逼芯片設計行業針對騰訊的服務和需求做設計,特別是騰訊的應用服務是海量的,用戶規模特別大,這是未來騰訊可以參與到的芯片產業鏈的環節。
馬化騰透露,未來還會考慮借助產業鏈的其他力量、介入支持一些芯片的研發;另外也考慮重點針對一些基礎學科的科學家推出資助計劃,吸引他們回國,到內地各個大學做基礎研究。
目前國內是芯片和操作系統受制於人。比如說在手機端,微軟在手機端的操作系統份額幾乎降到1%以下,因為很多手機應用不支持它,它的份額不大。馬化騰介紹,像微信以前還有手機端Windows版本,現在份額太小了不開發了,越不開發手機應用運行,Windows版本手機就更沒有人買了,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馬化騰指,作為一個應用開發商,如果騰訊有可能在國產芯片上直接支持到更多應用服務,一次成功的應用開發,就可在整個國產芯片上、包括國產操作系統上也能夠運行,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也是業界可對騰訊的期待。馬化騰稱,這個事情還非常有前瞻性,難度不小,而且有可能沒成功的話就永遠是備胎,但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現在做備胎是有價值的,不做備胎會永遠被人掐住喉嚨。
責任編輯: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