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文森)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諮詢公眾。公屋聯會批評18個選項含糊不清,聯會將於7月至8月期間展開「民間土地供應公眾諮詢」計劃,收集公屋居民對聯會提出的10個土地供應選項及土地用途的意見,整理後會將結果提交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屋聯會又認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低估土地短缺數字,估計總計合共尚欠約 770 公頃的公營房屋用地。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表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18個土地供應選項,含糊不清、宣傳不足,居民難以作出選擇,聯會將會就早前向小組提出的10項短中長期措施,於7月至8月期間向公屋居民進行諮詢,透過擺設街站、召開居民會等,聽取居民對於土地供應、土地用途,以及房屋政策如增加資助房屋、落實屋邨重建以及增加單位編配面積等意見,並會將整理的結果交予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該10項建議分短、中、長期。
短期建議包括:增加擬規劃的公屋地積比,提高設計高度,增加單位數目;利用臨時土地興建「組合屋」,讓公屋輪候者入住後可直上公屋;利用社區設施等上蓋興建住宅樓宇。
中期建議包括以公私合營方式發展農地主要發展公營房屋、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發展高密度公營房屋、利用郊野公園邊陲興建公營房屋、發展「地下城」騰空地面空間作公營房屋建設。
長期建議包括填海造地發展新市鎮、收回棕地建屋,以及重置貨櫃碼頭,釋放用地建屋。
公屋聯會並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200公頃土地短缺,當中公營房屋欠缺121公頃,聯會認為實際數字可能被低估,若要紓解公屋輪候冊的緊張情況,以及協助舊屋重建,估計未來須增加不少於650公頃的土地,總計合共尚欠約770公頃的公營房屋用地。
公屋聯會表示,增加土地供應相信是社會的主流意向,覓地措施應多管齊下,沒有單一、兩個選項可解決短缺問題,也沒有「無痛」的抉擇。聯會指,香港人面對「貴、細、擠」的住屋困境,市民需要作出抉擇、取捨,既得利益也並非碰不得,應作出共同承擔,以人的居住權作優先考慮。
聯會又促請政府將有關土地以公營房屋發展為優先使用權,以紓緩公屋輪候壓力、加快屋邨重建,以及提升居住空間及質素。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