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º­¶ > §Ö°T > ¥¿¤å

¡u鋼鐵紐帶¡v羅湖橋搭通開放合作路

2018-07-08
羅湖橋見證深圳改革開放發展進程¡A圖為人們通過羅湖橋進入深圳¡]資料圖片¡^

羅湖橋見證深圳改革開放發展進程¡A圖為人們通過羅湖橋進入深圳¡]資料圖片¡^

¡i¤å¶×ºô°T¡j一頭連着深圳¡A一頭連着香港¡C100米長的¡u鋼鐵紐帶¡v羅湖橋¡A它目睹着深港兩地經濟翻天覆地的變化¡C建國初期¡A很多仁人志士就是走過羅湖橋回到祖國的懷抱¡A投入新中國的建設¡A成為中國現代科學的奠基者¡F改革開放初期¡A也是這座羅湖橋¡A人們懷揣着夢想一次次從上面走過¡A把西方最新的信息¡B技術¡A甚至產品帶到了內地¡A而香港¡B台灣的投資者也是從這裏回到內地¡A開始新的創業之路¡C

羅湖口岸是深圳最早的口岸¡A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C1906年¡A由詹天佑督建的羅湖鐵路橋開始興建¡A取代原先的木板橋¡A香港與內地交往加快¡C

成對外經濟政策縮影

彼時¡A作為內地通往香港的唯一鐵路大動脈¡A羅湖橋¡A是中國對外經濟政策的縮影¡A是中國開放程度的一把標尺¡A也是中國對外的一個重要窗口¡C1950年¡A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A正式為國家對外開放口岸¡A當時¡A進出口岸的大多是當地農民和廣州市民¡A每日僅數百人¡C

何玉荷¡A原羅湖海關副調研員¡C1960年進入深圳海關的前身九龍海關¡A那時羅湖海關還未成立¡A業務由九龍海關行李監管處負責¡C當時過關必須做到人人篩查¡A行李件件開包檢查的監管辦法¡A手續繁瑣¡A旅客過關速度緩慢¡A有時要等候兩¡B三個小時才能辦完過關手續¡C

1968年進入九龍海關的周冀中¡A歷任深圳海關副關長¡B鄭州海關關長¡C他對那段歷史記憶特別深刻¡A曾經31個除夕夜他在口岸度過¡C¡u不僅是全關總動員¡A而是全家總動員¡A人手不夠¡A所有海關的家屬都要上前線¡C年紀大點的孩子幫關員打下手¡A年紀小點的孩子帶上紅袖章¡A在門口維持秩序¡C¡v周冀中表示¡A春節期間過關人流量從每天200人一下飆升到幾千人¡A每天24小時通關¡A持續20多天¡C

如今¡A羅湖口岸過關人數日均超過25萬人¡A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的人流在深港間移動¡C除羅湖¡B皇崗¡B文錦渡¡B沙頭角¡B福田等陸路口岸之外¡A今年即將竣工的蓮塘口岸也在緊張的建設中¡A加上機場等各個口岸¡A往來旅客可以選擇最便捷的方式往返港深兩地¡C

¡u中國改革看深圳¡A海關改革看羅湖¡C¡v曾任羅湖海關副關長的施衞雲表示¡A在這個意義上¡A羅湖海關的每一步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反映¡C

¡u海關改革看羅湖¡v

改革開放之前¡A國內物質匱乏¡A入境人員帶的東西都是生活日用品居多¡C¡u查驗的規章概括起來可以用三個詞概括¡A十米布¡B三斤花生油¡B36件¡C¡v周冀中回憶說¡A為了照顧老百姓的生活¡A十米長的布¡B三斤花生油以及36件商品在入境時可以免稅¡C

改革開放後¡A國內經濟發展迅速¡A旅客入境行李包裹也是越來越小¡A布匹¡B食物走私漸漸消失¡A取而代之的是燕窩等高級食品¡C¡u有些電器內地沒有或者質量跟不上¡A像洗衣機¡B電視等大件商品¡A旅客也不可能直接背過來¡C¡v周冀中告訴記者¡A為了照顧內地市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A海關積極配合和落實了國家政策¡A安排人力負責辦理境外售卷¡B境內提貨的業務¡A較好地解決了市民的實際困難¡C

如今¡A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A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已發生了巨大變化¡A內地市場物質豐富¡B商品價廉物美¡A吸引了大批境外旅客到深圳旅遊購物¡C他們在深圳購買無人機¡B機械人等高科技產品¡A返港自用或饋贈親友¡A還有一些個體商販也在深圳購貨返港銷售¡C

¡]來源¡G大公報¡^

³d¥ô½s¿è¡G³ì¤@

·s»D±Æ¦æ
¹Ï¶°
µøÀ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