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專題|後特區時代:不能忘卻的紀念

2018-08-15
8月8日,一位美女若有所思走過。背景大廳是當年貴州汞礦的辦公大樓一樓,當年用於生產的機械,如今被整修一新,並上油加以防鏽,成為供人參觀的工業文明旅遊細節。(記者 周亞明 攝)

8月8日,一位美女若有所思走過。背景大廳是當年貴州汞礦的辦公大樓一樓,當年用於生產的機械,如今被整修一新,並上油加以防鏽,成為供人參觀的工業文明旅遊細節。(記者 周亞明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周亞明 萬山報道)8月6日至9日,應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之邀,香港文匯網記者參加「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貴州大型主題採訪之「走進萬山」活動,所見所聞,可歸納為萬山已進入後特區時代。以綠色轉型為基本內涵,一個新的時代正朝氣蓬勃,撲面而來。

記者仔細玩味這個後特區時代的內涵和特徵,感覺今天的萬山,更像一個發育正常、體格強健的年輕人。

這當然是跟萬山因礦而生、因礦而衰的中國汞都時代對應的一種印象。1966年,開採已逾千年的萬山汞礦所在地,以當時玉屏縣劃過來的4個鄉鎮、縣級銅仁市劃過來的2個鄉鎮為地理空間,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的第一個特區。只不過,當時叫行政特區,與後來的經濟特區不同。

資料顯示,萬山特區位於貴州東部。礦區處於湘黔汞礦帶南段,儲量和年產量在國內居首位,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數。礦床生成於中、下寒武紀白雲岩或白灰岩地層中,屬似層狀、囊狀、扁豆狀緩傾斜礦床。礦體中厚至極薄,圍岩穩定,礦石品位0.08∼0.3%。萬山有600年以上的開採歷史,《明史》載太祖時(1368∼1399)「大萬山長官司有水銀硃砂場局」。1899∼1908年英法水銀公司在萬山掠走水銀 700噸。1938∼1946年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管理過汞礦。1950年10月成立公私合營萬山汞礦公司;1952年5月成立貴州汞礦廠;1956年1月成立湘黔汞礦公司;1958年10月改名貴州省汞礦;1963年9月改稱貴州汞礦至今。2011年,在萬山汞礦因資源枯竭實質性停產10左右之後,國務院將萬山特區列為資源枯竭性城市,取消萬山特區,從縣級銅仁市再劃4個鄉鎮過來,組成萬山區。

資料還顯示,貴州汞礦是採礦、選礦、冶煉聯合企業。生產技術在國際上較為先進,機械化程度較高,已有重選、浮選聯合流程、選礦──蒸餾冶煉、流態化爐和豎爐等多種冶煉工藝設備。硃砂和汞的產量分別佔全國的75%和50%,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不難發現,不論風雲如何變幻,萬山作為奉獻者的角色一直沒變。此間被廣泛提及的奉獻是,因前蘇聯與中國關係破裂,提出了刁鑽的還債條件,就是彼時的萬山特區,開足馬力,連續五年超常規生產液態金屬-汞即水銀累計5000噸,為國償債,因而被周恩來總理稱為「愛國汞」。

特區時代,這位奉獻者的某一方面一直被強化,很多方面則有意無意被忽略,即便被稱為「小香港」,仍然給人結構單一的突出印象。用人譬喻,則是一個發育不全、或發育不均衡的人。

這本身不是萬山的錯。今日行走萬山,藍天白雲映襯,遊客車水馬龍;被改造為工業旅遊景區之外更廣的區域,已經有了以汽車製造為代表的現代工業,也有了以引進的山東「九豐農業」為引領的現代農業,更有無中生有的水上和陸地遊樂園,因此也更像一個一個發育正常、體格強健、潮氣蓬勃的年輕人。

從特區到後特區,一切似乎已經走遠。脫盡鉛華之後,萬山涅槃重生。當此轉型之際,或許應該留下如此不能忘卻的紀念。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