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專題|貴州汞礦 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的「黃埔軍校」

2018-08-15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周亞明 萬山報道)比吳計系大一歲的劉海玲,其故事差不多是吳計系的翻版。不同的是,劉海玲放棄了吉陽提供的酒店總經理職位,而是利用政府提供的免費門面,開起了硃砂工藝品店,當了一個小老闆。

利用政府與公司協議提供的免費門面,劉海玲開起了一間硃砂工藝品店。多年漂泊之後,回到了既熟悉有陌生的家。(記者 周亞明 攝)

利用政府與公司協議提供的免費門面,劉海玲開起了一間硃砂工藝品店。多年漂泊之後,回到了既熟悉有陌生的家。(記者 周亞明 攝)

按照政府與吉陽的協議,經由萬山貴州汞礦原職工宿舍、辦公用房及其他物業改建而成的景區設施,其中可用於經營的門面,相當部分要免費提供給礦二代、礦三代使用,以解決他們的生計。劉海玲顯然是這一協議的受益者之一。

與吳計系故事最大的不同,是劉海玲的往事,無意間更多地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即貴州汞礦輝煌時期和衰落之初,累計向外輸送人才兩萬餘人,堪稱中國有色金屬行業黃埔軍校。

話說劉海玲高中畢業當年,恰逢母親不幸病故,本來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受此影響高考失利。她也沒有心思像別人一樣復讀,再戰來年,而是選擇投奔姐姐,由此走出一條有別於吳計系的打工之路。

姐夫先是從貴州汞礦調到位於貴陽市白雲區的貴州鋁廠,姐姐在汞礦職工醫院工作,本來想調到貴陽跟姐夫團聚,但一直沒有成功。後來,廣西蘋果鋁廠答應同時接受姐姐夫婦,兩人才分別從不同的單位,雙雙調到廣西。劉海玲投奔姐姐一家,去的就是廣西。

實際上,劉海玲一家的「工作版圖」,較早前即已透露出貴州汞礦向中國有色金屬行業輸送人才的意味。簡單地說,劉海玲的爺爺早年在汞礦一處名為黑洞的礦洞打鐵,後來被接受為汞礦職工,開始了一個當地農民變身工人階級的歷程。劉海玲爺爺有一個兄弟,即劉海玲的幺爺爺,叫劉元鼎,也加入了汞礦。不同的是,劉元鼎後來調到「八冶」,即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的水城鋼鐵廠,今天變身首鋼貴鋼便是。就是因為這位幺爺爺,劉海玲父親這一輩的5姊妹中,有兩位劉海玲的叔叔得以在水鋼工作。其中,一位是被正常招工,另一位則是按照當年政策,幺爺爺退休以後,「頂替」而得工作機會。

萬山鎮黨委書記楊尚英,曾任區社管局長,是萬山轉型的操盤手、親歷者和見證者。(記者 周亞明 攝)

萬山鎮黨委書記楊尚英,曾任區社管局長,是萬山轉型的操盤手、親歷者和見證者。(記者 周亞明 攝)

楊尚英分析,外輸人才又可分為外面主動來要,和這裏的人找關係出去兩大類。前者是貴州汞礦輝煌時期,中國其他有色金屬企業把貴州汞礦當做人才基地;後者當然是貴州汞礦因為資源枯竭而陷入衰落的時期,想辦法找關係調出去則是為了生存。劉海玲姐姐一家,大概屬於後者。

楊尚英曾任區社管局局長。他說,有統計表明,歷年來,貴州汞礦累計向包括但不限於前述中國有色行業廠礦,輸送各類人才兩萬餘名。「這應該算作汞礦對新中國的貢獻之一」,楊尚英強調。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