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隨着越來越多的高齡孕婦出現,包括子癇前期在內的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明顯提高。8月30日,深圳市人民醫院引進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Chris Redman教授產科團隊,雙方將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高危妊娠的早診早治及機理研究、難治性產後出血的診療規範及輸血管理,以及人工智能胎兒心電監護系統的研究等三個方面開展醫教研全方位的合作。同時,國內首家人工智能胎心監護中心將落地深圳,有效降低孕產婦、新生兒住院率和死亡率。

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Chris Redman教授 記者 郭若溪攝
據介紹,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產科是英國重點專科及孕產婦救治中心。而本次引進團隊的帶頭人Chris Redman教授是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院士,是國際產科界領軍人物,是世界首位獲得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研究三項大獎的著名科學家,探索出子癇前期新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將可早診早治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一種,是世界範圍內造成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全球約15%的胎兒早產和42%的孕婦死亡由子癇前期導致。因此,對子癇前期高危人群進行早期識別並干預非常有必要。深圳市人民醫院產科主任醫師趙躍宏表示,深圳的早發趨勢也益明顯。以往臨床中出現子癇前期的情況大多集中在34周後,但如今提前至24-26周。而伴隨着「二孩政策」的放開,高齡產婦出現子癇前期的風險更大。」
趙躍宏表示,子癇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對於患者,大多採取藥物對症治療。但現實情況是,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往就面臨是否要終止妊娠的選擇。通過引進Redman教授團隊,可以對該疾病進行早診早治,從孕20周開始進行子癇前期的診斷,以往被動等待病情出現轉變為主動出擊。
建人工智能胎心監護中心
胎心監護是判斷胎兒宮內健康情況的重要標準,目前國內各大醫院使用的胎兒心電監護系統,是由醫生來進行數據解讀,容易因經驗問題而出現不同診斷結果。「通過引進人工智能胎兒心電監護系統,未來在胎兒心電監護結果判讀上將『統一標準』。在收集10萬例病例大數據基礎上,人工智能系統可以準確』解讀『胎兒心電監護的各個指標,避免了醫生主觀解讀的差異化,最終將死產率降為零。「趙躍宏說。預計最快將於明年初能建成國內首家人工智能胎兒診斷中心。
據悉,Redman教授在35年前就研發了以其名字命名的Dawnes-Redman胎心監護系統,在歐美醫院產科廣泛應用,迄今為止該系統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他目前正致力於開發一種在分娩過程中使用的等效電子檢測系統,該系統有望在2020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