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視頻|非遺傳承連接中非 團扇泥塑臉譜引中外媒體爭相體驗

2018-09-04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凱雷 北京報道)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新聞中心設立的非遺文化體驗區,京味十足,相當吸睛。沒有想到的是,受邀提供非遺體驗的居仁堂,前身是100年前的清宮廷造辦,多位制做國禮的非遺傳承人現場手把手指點、調教,一連多日,記者紛紛圍坐在非遺文化展台,繪製團扇、製作屬於自己的生肖泥塑、繪製京劇臉譜。

團扇非遺傳承人徐立賓指點來自澳門和北京的記者繪製團扇。(凱雷攝)

團扇非遺傳承人徐立賓指點來自澳門和北京的記者繪製團扇。(凱雷攝)

本網記者訪問現場指點媒體人體驗團扇製作的非遺傳承人徐立賓,了解到原來這是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居仁堂京彩瓷博物館受邀為中非記者提供京味體驗,多位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場製作京劇臉譜、兔爺、京彩瓷。徐立賓作為評級時最年輕的工藝美術大師,他的作品粉彩九桃天球瓶、國色天香美人瓶、八寶葫蘆等,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友人,這亦走進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新聞中心的非遺文化展台。

非洲記者學打平結(中國結的一種)又快又好,繩藝非遺傳承人李偉點贊(凱雷攝)

非洲記者學打平結(中國結的一種)又快又好,繩藝非遺傳承人李偉點贊(凱雷攝)

昨天,國新辦主任徐麟、副主任郭衛民一行看望報道峰會的中非記者,居仁堂經理史琴介紹了京彩瓷博物館為中非媒體推介京味文化的情況。史琴今日接受本網訪問時介紹,居仁堂前身是清宮廷造辦,京彩瓷,起源於清宮廷的釉上彩瓷,沿襲的是宮廷造辦處的制瓷工藝以及康熙、乾隆、雍正三朝的制瓷、繪瓷手法。因其傳承脈絡清晰、用料考究、工藝獨特,故而享有「南有廣彩,北有京彩」的美譽。現在是華北地區最具實力、最富皇家文化內涵的陶瓷釉上彩生產單位。2015年,居仁堂奉命為亞信非政府論壇首次年會設計國禮,白莉大師選用南宋經典葫蘆瓶為原型,將佛家八寶和傳統吉祥纏枝紋緊密相連完美呈現,象徵著生生不息的精神和富貴吉祥之意。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在非遺傳承人指點下繪製京劇臉譜關公和姜維。(劉水生攝)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在非遺傳承人指點下繪製京劇臉譜關公和姜維。(劉水生攝)

在中非峰會新聞中心展示了京彩瓷博物館仿製的一尊千古第一瓷《粉彩百鹿尊》,令中外人士驚歎。史琴說:「京彩瓷顏料的細膩耐用——要細膩到女士可以直接抹在臉上的程度。畫工上的細節,也是京彩瓷異於其他瓷器的關鍵。深藏於故宮之中的『千古第一瓷《粉彩百鹿尊》,本是乾隆六十大壽的賀禮,三千工匠,前後歷時十年精工打造。上世紀70年代,為了複製這件瓷器,余觀保和白莉師徒二人以及50多位工藝師前後歷時3年,反覆前往故宮進行觀摩,才終於完成這件驚世之作。而在這尊《粉彩百鹿尊》上,僅一隻鹿,就需要描畫3000多筆。」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