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國際銳評|「酸葡萄心理」難擋中非務實合作的步伐

2018-09-05

【文匯網訊】中非合作論壇這兩天在北京迎來「成人禮」。18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和媒體始終對中非合作抱著觀望、質疑甚至抹黑的態度,但是中非也始終邁著堅定步伐,不斷收穫務實合作的成果。就在本次北京峰會前後,人們注意到,一些過去對中非合作唱反調的西方媒體和智庫,開始發出客觀報道,發佈理性的分析報告。

所謂「債務陷阱」問題,是西方媒體對中國在非洲投資的主要質疑。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中國非洲研究項目在2015年曾「敲響警鐘」,稱非洲國家可能無法償還中國的貸款。然而,不久前該研究項目發佈報告認為,中國貸款不是非洲債務問題的主要誘因,非洲國家的債務來自眾多國際金融機構,並不是哪一家直接導致的。

所謂「中國投資項目不給非洲創造就業」的報道,也常見諸西方媒體。對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近援引麥肯錫發佈的報告稱,中國在非洲大陸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近三分之二的中國公司還給當地員工提供技能培訓。該報告調查了8個非洲國家1000多家中國公司,結果顯示這些公司89%的員工是非洲人。

所謂「中國模式不適合非洲」這一觀點,近日又在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發的文章中出現。與之相左的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稱,「中國模式」在非洲大陸有很多重要的擁躉者。BBC援引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阿德西納的話稱,「很多人對中國感到焦慮,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中國是非洲的朋友」。它還引述加納投資專家科圖的話,稱「非洲在與中國的貿易、投資和金融合作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達成了一些真正的雙贏項目,而且,這些項目不必像歷史上和西方國家的合作一樣要接受附加條件。」

科圖的話印證了中國在對非合作中一向遵循的「五不」原則,即: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雖然西方對中非合作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但中國堅信「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發言權,任何人都不能以想像和臆測否定中非合作的顯著成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也一針見血地指出,西方對中國在非洲做出的努力的批評,純粹是「酸葡萄心理」。

非洲被譽為「希望的大陸」。當擺脫戰亂、飢餓、貧困和落後的非洲開始走上發展之路時,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高度重視與非洲的合作,除中非合作論壇、歐非峰會之外,阿拉伯—非洲峰會、南美洲—非洲峰會、美非峰會、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土耳其—非洲合作峰會等也應運而生。對於外界與非洲的不同合作模式、合作內容,中國從來持開放態度,樂見非洲在國際合作中發展。

中非合作已經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既堅持中非合作的「五不」原則、「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也重視改善民生、重視發揮民間投資引領、重視增強非洲國家造血功能。當前,基礎設施落後、資金匱乏、人才短缺是制約非洲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的三大瓶頸。誰幫助非洲解決了三大瓶頸,誰就是非洲的真正朋友和可靠的發展夥伴。

正是應非洲發展之亟需,在全面落實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確定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基礎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峰會上提出,未來三年和今後一段時間,中國對非合作將重點實施涵蓋產業促進、設施聯通、綠色發展、和平安全等領域的「八大行動」。無疑,這些行動將助力非洲增強造血能力,打破發展瓶頸,開拓獨立自主發展的新空間,推動中非合作進入又快又好的發展軌道。難怪南非國家電視台評論稱,中國對非合作看得見、摸得著,不開空頭支票。

今天,迎來「成人禮」的中非合作論壇,體現出中國與非洲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致行動。中非人口加起來佔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只有中非實現和平發展、共同繁榮,人民的福祉得到提升,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才能得以實現。從這個意義上看,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活水」,為提升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改善國際秩序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注入不竭的活力,也為多邊合作樹立了典範。正如尼日利亞《先鋒報》所指出的,中國通過行動,身體力行地維護全球秩序;與殖民者及西方的新殖民主義不同,中國人告訴人們,蠟燭不會因點燃其他蠟燭而失去亮度,而是讓世界變得更加光明。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銳評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